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六抓六促推节水
 
分享到:
 

  江西省南昌市地处五河尾闾、鄱阳湖滨,属丰水城市,但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水资源年际、季节和空间分布不均,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必然选择。自2010年7月被确定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南昌市以“六抓推六促”,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抓机构队伍 促责任落实

  2011年年初,南昌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涵盖水利、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22个成员单位。专职队伍建设也同步加强,市供水节水办公室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落实人员编制45名。目前,市水资源管理中心组建和筹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此外,南昌市还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一般事务性问题,逐渐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工作推进协调机制。水资源管理的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域纳污能力指标被列入市、县(区)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跟踪督导、责任考核等办法,“三条红线”目标任务得以强化,有力促进了节水工作的落实。

  抓顶层设计 促强化管理

  南昌市委、市政府多次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尤其是在推进顶层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被评定为试点城市后,南昌市立即着手编制了《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领域、重点工程、节水能力建设和保障措施等关键内容。随后多个配套法规相继出台,共同搭建起了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其中《南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南昌市城市排水条例》等已纳入立法计划并开展了相关调研,今年有望颁布实施。

  抓资金筹措 促多方联动

  向上争一点,财政拿一点,银行融一点,社会筹一点,这“四个一点”是南昌市为保障节水投入想出的办法。与省水利厅签署《共同推进南昌市核心增长极暨建设“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合作备忘录》,争取省级以上水务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10亿元;整合市城投公司、市水投公司和有关市直单位的资产资源,采取BT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模式,筹措100亿元启动“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十大工程建设;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学院、居民和农民群众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南昌市通过积极筹措、广开渠道、多方联动,让全市的节水投入超过了试点建设期规划投入的一半还多。

  抓工程建设 促体系健全

  对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制度性缺水三大难题并存的南昌来说,积极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治理和节水示范等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项目已全面启动;大象湖、九龙湖、玉带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工作;赣江抬水和市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全市农业节水灌溉率由24%提高到3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0.49。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等领域相关工程的推进,使南昌市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硬件基础愈加牢固。

  抓手段创新 促水平提升

  在提升管理“软实力”和工程“硬实力”的同时,南昌市继续开展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的探索,进一步提高节水水平。南昌统一全市湖泊水系管理调度和监管,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水务管理体系;对规模以上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以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为基点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逐步推行阶梯水价,探索水权市场;启动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干旱条件下水资源合理分配方案研究”……种种举措,显示出了南昌推进节水坚定的态度和信念。

  抓典型示范 促宣传发动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覆盖生产、生活等领域,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参与。试点建设中,南昌市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不同类型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先后完成了江西晨鸣纸业、南昌亚洲啤酒等六家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培育了江西丛玉菜业等农业节水示范项目。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生活小区被评为市级节水示范小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等六所高校被评为2011年度省级节水型高校。同时,开展节水家庭评选活动,表彰了一批节水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等时机,南昌市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节水,营造了浓厚的爱水、节水、惜水、护水氛围。

查晟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