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江苏扬州市 以水为墨勾勒生态画卷
 
分享到:
 

  通讯员 徐敏 傅桂明 记者 程瀛

  “州界多水,水扬波”。扬州枕淮水,踏长江,抱运河,城内外水网纵横,素有“水上都会”之称。水催生了扬州的数度繁华,涵养了扬州的美好生态,孕育了扬州的悠久文明,成就了扬州的名城地位。

  近年来,扬州正在以水为墨勾勒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相应,城与人和谐共生。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 ,正是诠释扬州践行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最好注脚。 

  去年8月,扬州被列入水利部首批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扬州再次踏上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征程。

  从“一湖碧水”看一座生态宜居城市的诞生

  “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瘦西湖,扬州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

  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大量污水流入瘦西湖,逐渐恶化的水环境,深深刺痛了扬州人的心。

  严峻的现实,使扬州人清醒地认识到: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治理水环境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总投资1.97亿元的瘦西湖活水工程拉开序幕。工程主要包括引水入湖、污水截流、河道整治、闸站工程、河湖监控系统五个部分,将京杭运河水通过输水管道注入瘦西湖。曾经的死水变活了,活水变清了, 瘦西湖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Ⅲ类水以上标准。

  “现在24小时就能把瘦西湖的水换一遍。”瘦西湖风景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徐顺美说。“清水活水”工程实施10多年,如今瘦西湖已经是碧波荡漾,水清如镜。

  住在西区的孙先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瘦西湖活水工程带来的变化:“沿山河水清如镜,河岸两旁绿草如茵,每天晨练在旁边走过,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这一天都很舒服。”

  随着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启动,扬州新一轮的“清水活水”工程已经开始,随着古运河东部水系沟通工程、城区西片调水引流工程、槐泗河调水工程、沿山河水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陆续启动,市区二十几条河流将得到进一步整治。

  从“一江清水北送”看生态文明的扬州觉醒

  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始终把保护源头水质作为使命,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走廊”。自去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扬州已累计为北方送水23.9亿立方米,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完成南水北调治污项目建设。”扬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位于高邮市龙虬镇南角的一片草荡,因附近一家小造纸厂遗留的废液而变成了“黑液塘”,仅仅为治理这片黑水塘,扬州市就花了4973万元。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扬州通过贷款、BOT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在保护源头水生态环境方面已累计投入51亿元。

  “治污是标,护水是本。”扬州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功能规划》,把输水沿线周边地区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水生态修复,先后实施了万亩沿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万亩田园风光带等一批源头保护项目,建成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源头湿地保护区,输水骨干河道沿岸建成了10多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公共绿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东线源头形成了天然的水质净化厂。

  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筑其魂”的“十二字秘诀”,扬州大力推进输水沿线周边景观打造,先后创建成宝应射阳湖、北河,高邮市东湖,江都区的沿运灌区等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宝应湖、凤凰岛等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陆续建设了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七河八岛”等旅游景观,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游览风景线。

  从“一条运河”看“水城共生”的城市形态

  扬州是一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运河城”,流淌不息的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文明。

  曾几何时,古运河流淌的是“黑油”,岸边听到的是叹息。由于地势低洼,雨季沿岸民居遭受水淹,洪水时更是泛滥成灾。古运河不堪重负,民众呼唤整治。

  1997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整治古运河,让古运河焕发青春的重大决策,制定了以驳岸建造为先导工程项目的战略部署。

  1998年10月,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奠基典礼在古运河边隆重举行,拉开了古运河综合整治的序幕。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古运河城区段成功完成了水环境治理、两岸宽达近百米的风光带,处处绿意盎然,姹紫嫣红,堪称家门口的公园,最舒适的氧吧。

  尽管如此,扬州仍未停止追求运河文明的脚步……

  2007年,扬州首创“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城市市长论坛”。“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着的遗产、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扬州这座璀璨的名城。扬州建设水生态文明,离不开这条相伴千年的大运河。”去年9月,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出席第七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时建言献策。

  2013年9月27日,古运河南段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扬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在古老的运河畔再次启动。

  近日,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申遗取得圆满成功。扬州市水利局局长李春国自豪地说:“大运河扬州段体现了最新治水理念,展现了最新治水技术。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古运河整治过程中,我们多次与文物部门、申遗办进行对接,反复修改工程建设方案,做到因地制宜、体现生态、古色古香,确保符合运河申遗的要求。”

  不久的将来,古运河全线28.2公里将建成生态走廊,城市建成亲水乐园,“水城共生”成为扬州独特的城市形态。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