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甘肃县级抗旱服务队:82支劲旅战旱魃
 
分享到:
2013-11-21
 

  送水拉水,找抗旱服务队;抗旱浇地,找抗旱服务队;维修设备,找抗旱服务队……他们是抗旱中最重要的突击队。“没错,找抗旱服务队。”这是近日记者在甘肃旱区采访时,常常能从群众口中听到的话。

  行走在乍暖还寒的陇原旱区,深山里、田野上、沟渠旁,时常可以见到一个个驾汽车、找水源、挖沟渠、修水井、保灌溉的身影,从他们身上感受着甘肃水利人和旱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奋起自救、以必胜的信念与旱魔进行艰苦抗争的精神。 

  去年10月份以来,甘肃黄河以东大部分地区发生程度不同的旱情,一些地方饮水困难问题突出,给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在省里的统一调度下,抗旱服务队中的中坚力量——82支县级抗旱服务队深入抗旱第一线,大力开展送水解困、浇灌、水利设施维修等帮扶活动,切实为旱区困难群众解除后顾之忧。”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苏永新介绍。 

  面对严峻旱情形势,甘肃把重点放在解决临时饮水困难上,省政府下拨2000万元经费用于群众拉水补助,各级抗旱服务队以多种形式开展抗旱服务。旱情发生后,他们一马当先,着力确保重旱区群众有水喝,及时为缺水的部分学校、缺少劳力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拉运供给。据统计,截至4月2日,全省82个县级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设备1.1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1.58万辆次,解决了44万缺水群众的临时吃水困难。 

  如今在甘肃,抗旱服务队在旱区声名鹊起,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活雷锋”。 

  会宁县汉家岔乡汉岔村村民武进威说:“咱们山区群众没有太多要求,大旱的时候能喝上水,一旦乡里自采的山泉水不够用,县抗旱服务队就会及时为供水站补给,感谢他们啊。”

  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村民李玉吉激动地说:“抗旱服务队真是好啊,我家水窖3月27日缺水,过了一天他们就用拉水车帮我们装满了,足够用上大半个月。”

  庆阳市环县南湫乡岳后渠村村支书秦怀玉说:“这里至今15个月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农民家水窖的蓄水早用光了,县里组织抗旱服务队每天拉来一次水,村里每家每户轮流分着用,打心底里感谢。”

  一声声感谢,一连串好评,归于甘肃各地多年来高度重视抗旱服务组织的机构建设。有了齐整的机构和队伍,有了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便有了与群众“心贴心”的抗旱服务。 

  从1992年开始,甘肃就在干旱山区陆续成立了抗旱服务组织,并出台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使全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2011年2月,国家安排甘肃特大抗旱补助费1.2亿元,用于6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抗旱设备购置;同年9月,各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已全面完成抗旱设备购置任务。 

  目前,甘肃已成立各级抗旱服务组织375个,其中市级9个,县级82个,乡镇级282个,有抗旱服务人员5885人,拥有机动车辆371台、打井设备150台套、移动灌溉设备5302台套、管带186万米,每年平均组织拉水1.1万多台次,能够临时解决90万人的饮水困难。在82个县级抗旱服务队中,还有9个国家级示范县抗旱服务队。 

  4月4日是清明节,但是很多抗旱服务队队员并没有休假。在静宁县界石铺镇祁岔村,县抗旱服务队队长朱雪虹与队员一道正在村民的新植果园里送水,累得满头大汗。朱队长告诉记者:“每年遇到旱情,队里都专门抽调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调查分析旱情,并组织拉水车为群众免费服务。今年全队分成4个小组,出动4辆拉水车,从3月初就开始为严重缺水乡镇送水,临时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维修抗旱设备10余台套。”

  全省82个县级抗旱服务队组织形式各不相同,有42个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2个实行企业化管理,可谓“百花齐放”。面对“十年九旱”的现实,近年来甘肃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把解决干旱山区群众饮水困难作为首要职责,同时还不断延伸服务领域。 

  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为了不增加财政负担,将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浇地送水,向打井与旧井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灌溉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抗旱节水技术推广、灌排物资维修和租赁等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形成了包容广泛、服务专业的服务组织。”

  在甘肃山区,当你听到汽车喇叭,看到圆柱形的水箱,车上挂着一根根输水管,那一定是抗旱服务队送水来了。在干旱面前,他们就是一支支力战旱魃的英勇突击队。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4月12日

王迪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