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小农水拉动“大经济”高效节水再造“新蔗区”——广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纪实

2013-11-21

  近年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有两件事值得称道:一是2011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省级绩效考评中,广西被评定为优秀;二是2012年9月,“广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站”揭牌成立,这是省部合作在南方省份的首个工作站。

  这两件事代表着广西小农水建设取得的丰硕果实。特别是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广西始终将民生水利新理念融入其中,以突破“最后一公里”困局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在前期规划、竞争立项、资金投入、创新机制、建后管护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利益共享”原则,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小农水典型发展模式,而且树立了一个规模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品牌。

  □本报记者 苏冠群 蔡媛媛 通讯员 韦雨露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广西人多地少、水土资源分布差异大的生动描述,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杨焱说:“当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与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发展要求不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全区1/3耕地面积的农田灌溉用水占水利工程年供水量的90%左右,占全区耕地2/3的旱坡地没能发展有效灌溉。保障全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推动全区农业农村新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正因如此,广西紧紧抓住“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机遇,自2009年开始,小型农田水利工作步入了政策扶持力度最大、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效果最为显著的新时期。

  政府主导 资金保障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后劲勃发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保障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的重要作用。

  为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组织领导,自治区水利厅、财政厅成立了广西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第一、二、三批38个重点县全部成立了由县(市、区)领导为组长,县(市、区)发改、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建立分级领导负责制,强化各级政府责任主体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不出现问题,还开展绩效考评专项检查,建立了稳定的督察机制。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了14个定点督察组,深入建设第一线开展督察和指导,并实行督察“三包负责”,即:“包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包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包建设资金安全使用”。同时,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在抓常规检查、综合检查的基础上,2011年还组织了专门的小农水重点县绩效考评检查。

  三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投入重点,主要是对灌区渠系节水配套改造和水源工程整治改造,其中还有4个为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此外还有19个小农水专项县。为统筹解决如此大规模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资金难题,广西接连使用“大手笔”———中央安排广西重点县多少资金,自治区本级就配套多少资金。

  为加强并规范重点县的资金管理,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及时组织制定了《广西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细则》《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广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广西验收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文件,并要求重点县必须按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同时,在确保重点县投入的基础上,还加强了资金整合工作。首先是自治区财政厅将预算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及整合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其次是要求各项目县在年度建设方案编制前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年度资金整合工作,将资金整合工作做在前面,落到实处。特别是2011年,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工作的力度,财政部门将预算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各重点县领导小组也定期召开重点县建设协调会议,解决整合资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突破了长期固化的部门利益观念和涉农资金分散投入的管理使用方式,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2011年全区重点县整合资金达10.71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放大了小农水建设资金投入的整合效应。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富川县,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扶贫开发项目、交通村村通达工程、水库移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等项目资金2亿多元,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财政投入1元带动社会投入4.75元。

  小农水重点县的资金整合及良好成效得到各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实现了支农部门从“要我整合”到“我要整合”的转变。正因如此,广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运行机制 发展高效节水

  小农水典型发展模式独具特色

  “各类灌区是保障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阵地。”杨焱说,“突出‘整体推进’规划设计思路和‘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载体,以片区为单元,集中连片推进末级渠系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从2009年开始至今,广西先后实施的三批小农水重点县共有38个,其中,第三批重点县中还有4个是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此外,还有小农水专项县19个。在这批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龙头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中,广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利益共享”原则,以推广新型节水技术为支撑,涌现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农水典型发展模式,同时也树立了广西规模发展的节水灌溉品牌。

  广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卓有成效,他们首先从前期设计上抓起,努力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切实提升农田水利设计水准。其次是转变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在项目区实施集中连片建设,分步整体推进,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还在引进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狠抓规范施工,明确参建各方的责任、材料质量及检测、施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施工技术要求等,加强项目区工程质量。特别是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把糖料蔗种植的旱坡地作为新增灌溉面积的主战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大力发展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通过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创新,实现了以加强水利建设促进和加快产业发展。

  崇左市江州区是第三批重点县中4个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之一。他们在2011年成功申报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后,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用财政投入大规模带动企业投资,土地大面积流转给企业经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高效节水“政企民共建”新模式——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水源工程,即建设提灌站和蓄水池,滴灌管网引进大企业来投资。实行这种模式的前提,就是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土地集中到企业手中统一经营。目前,江州区已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多亩。按计划,到2015年,整个项目区将实施30万亩。届时在试点县的带动下,整个崇左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00万亩。

  为解决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主体缺位的难题,广西采取有效措施,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取得了进展。灵山县在重点县建设中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和领头作用,通过政府统筹、财政奖补、协会组织,始终凸显受益群众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管护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受益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项目区农田灌溉条件极大改善,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明显提高。例如,灵山县新圩灌片形成了“稻—稻—菜—菜”为主的优质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成为灵山县万亩冬菜生产示范基地。

  广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在推广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等高效节水技术和强化工程管理的同时,还引进了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化技术,许多地块都安装了灌溉信息化控水系统,就是坐在家里,用手机也能实现节水灌溉的智能控制。当地农民都说:“过去是上靠天,下靠地,中间靠空气;现在是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水利。”“过去我们是戴草帽,穿水鞋,拿铁锹;现在是穿皮鞋,扎领带,点鼠标。”这些被广大蔗农广泛认可的“民谣”,形象地总结了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给“三农”带来的巨大变化。

  农业发展 农民受益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综合效益凸显

  “推动节水灌溉是推动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要求。”杨焱说,“全区糖料蔗种植涉及2000多万人口,糖料蔗总产占全区主要经济作物总产的70%以上,其中33个县(区)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一半依靠糖料蔗。糖料蔗种植已成为我区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蔗糖加工已成为地方工业和财政增收的主要产业。”

  事实正是如此。2011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18.3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9.85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9.0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43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337万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从0.35提高到0.55;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4.26万吨,新增节水能力19742万立方米,工程受益人数114.92万人。

  各项目县以重点县专项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积极开展县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近区域,实现项目区域对接、资金投向互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规模化发展。同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也让受益区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新的改变。特别是实施土地流转后,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还进行田间套种,帮助种植企业搞田间管理,从事养殖业、个体经商、外出打工等,收入明显提高。家住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孔香屯54岁的李忠海一家6口人,多年垦荒拥有300亩耕地。他说:“以前自己种蔗,从年头辛苦到年尾,年利润十几万元。现在地租、养鸡、工钱三样算下来,全家年纯收入至少增加1倍。”

  实实在在的实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蔗农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热情,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已成为广西农田水利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崇左市龙州县不等不靠,在申报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前就借鉴江州区等地经验搞起了高效节水灌溉,并初见成效。停弄屯农民黄荣泉说:“我们这里土地高低不平,过去一个山头足有几百块地,零零散散,只能种些剑麻、木薯,年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左右。现在光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租金平均每户就可获收益5万元。”

  “小农水”拉动“大经济”。据了解,项目区每亩有效蔗苗比去年同期的4500株多出1500株,株高比去年同期的2.4米高出0.4米,株径比去年增加0.3厘米,平均亩产将在往年4.5吨的基础上增产2吨以上。随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和高效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站”的成立,广西将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种植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再造一个新蔗区”。

        
苏冠群 蔡媛媛 韦雨露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