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江苏淮安市:从“洪水走廊”到绿水生态家园

2013-11-21

  本报记者 苏冠群 郭 纯 通 讯 员 徐 猛 刘卫国

  初秋,雨后。被誉为“东方水城”的淮安,仿佛披上了一袭淡淡轻纱,使这块“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妩媚。

  在这金秋收获季节,一听说记者要采访淮安城市水利建设成就,思维敏捷、激情横溢的市水利局局长黄克清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核心提示:曾经的历史辉煌源于水,在当代,城市水利建设不仅是淮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治水观念的创新提升。

  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淮安,贸易兴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来此贸易,曾出现“千灯夜市喧”的兴盛景象。后因1194年黄河夺淮,漕运受挫,古淮安日渐衰败。到了清代,由于运河的整治疏通,淮安又兴盛起来,在康乾盛世,以运河为纽带,逐渐形成了夹岸数十里的城市链,呈现出“水巷湖光走扁舟,呼朋唤友上高楼”的兴盛景观。那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水利在淮安城市发展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黄克清深有感触地说:“淮安能够先后在隋唐、明清时期拥有历史的辉煌,并成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中心城市,可以说,水利是最根本的支撑和保障。正因为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的贯通,才有了漕运,淮安也才因此成为运河的要冲;正因为清江浦河道的开挖,才有清江浦的繁华。所以水利是淮安能够成为运河之都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淮安城市水利已经从防洪保安向生态水利转变,实现了从“洪水走廊”到绿水花园型的水生态家园历史嬗变。对此,黄克清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占的位置已越来越重要。一个现代化城市,需要水的保障;一个生态型城市,需要水来支撑;一个文明发达的城市,更需要水的灵动和美化。所以,建设城市水利,不仅是淮安水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淮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治水观念的创新提升。”他进一步解释说,“特别是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绿水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四水穿城、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始终在为城市防洪保安服务的基础上,坚持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统筹发展,通过高起点立意、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理念,开展城市水利建设,为彰显城市魅力提供水利支撑和优质服务。

  核心提示:魄力大,投入大,与时俱进。水安全、水环境,统筹发展,走出一条淮安特色的城市水利之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将水害变为水利,关键在于科学治理。正如黄克清所说:“要敢于否定自己。”这个“否定”不是没有自信,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城市水利亦然。

  黄克清说:“2001年以前,淮安水利尚未涉及城市水利事务,水利为城市的贡献多是防洪保安,修坝筑堤,科学调水,抗洪抢险,保百姓平安。2001年之后,随着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推行,淮安水利正式接管城市部分涉水事务,从此拉开了城市水利建设的大幕。”

  回首往事,淮安的城市水利建设依然是从保障水安全入手的。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由于降水往往与流域同步,如何走出外洪与内涝同时发生的困局,打造安全的水环境是城市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黄克清说:“在水安全方面,主要进行了城区排涝泵站的维修改造、排涝河道和易涝地区的综合治理等工作。10年来,围绕‘绿水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特别是《淮安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的实施,建成了城区防汛视频监控系统,新建和扩建了城区泵站15座,拓宽、新开城区排涝河道11条,共计160多公里,使城市排涝标准接近20年一遇,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区道路不漫水,居民家中不进水,生活小区不积水’的整治目标。城市防洪标准基本上达到百年一遇,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市民生活,提供了安全的水利保障。”

  淮安的城市水利建设在夯实了水安全这个基础之后,又开始了水环境、水景观的打造工作,并努力开掘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使其融入城市水利建设之中。特别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之后,淮安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施了新的历史性跨越。黄克清说:“为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1年5月,市委刘永忠书记在视察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建设时,对城市水环境建设提出了‘3+1’要求。所谓3,也就是城市水利建设要保持一定的水量、保证良好的水质、形成纵横的水网,1就是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要与淮安城市特色相吻合,体现文化内涵。”

  据了解,为了贯彻落实刘书记的要求,市水利局共组织实施了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提升45项工程,包括森林公园活水工程、石塔河与里运河贯通工程、外城河整治等10项水生态修复工程,大运河城区段景观道路工程、古黄河水利枢纽、里运河景观提升工程等10项水景观工程。同时,在完成钵池山公园和楚秀园活水工程与清晏园景观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复建了河道总督府,还开工兴建了大清口记事碑亭、石码头记事碑亭和洪泽湖大堤起始点标志建筑等水文化工程,使淮安古韵与现在新城实现了完美融合。

  魄力大需要大投入的支撑。黄克清说:“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淮安市紧紧围绕‘绿水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在主城区用于城市水利建设的资金就完成了15亿多元,在2011年新一轮的城市水利建设热潮中,45项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里,水安全工程投资3.8亿元,水生态修复工程近1亿元,水景观工程3.2亿元。为保证城市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淮安市建立健全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从2011年起,全市建立了水利建设发展基金制度,用以解决城乡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配套问题。同时,还积极探索财政贴息和财政担保、水利资产收益权质押等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化水利投融资机制。”

  从“洪水走廊”到“绿水生态家园”,为打造一座“水中城、城中水,绿中城、城中绿”的自然生态城市,淮安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水利建设之路。

  核心提示:辉煌的昨天不能忘记,精彩的今天正在不断延续。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淮安城市水利建设又开始向灿烂的明天进发。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如何在今后的时间里,进一步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力建设安全、民生、资源、环境四大水利,保证淮安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黄克清信心百倍,掷地有声。他说:“从全市水利改革与建设层面而言,要力求实现项目争取、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机制创新、科技文化、团队建设‘六大突破’,着力提升水利支撑发展、保障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综合竞争、现代化建设等‘六大能力’。”

  “今后一个时期,淮安市水景观和城区水环境建设,要认真落实和实现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做活城市水系,彰显水城魅力’的目标,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按照‘水量、水质、水网、水文化’四位一体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水利建设水平。”黄克清强调说,“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一定要付出得更多,要敢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事,但不能空想,要付诸于行动;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但要脚踏实地,具备强有力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做别人做不好的事,这需要勇气、智慧和执着的精神。”

  黄克清曾在淮安市直属水利系统新进人员暨青联委员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说:“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这些话不仅是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同样也是黄克清深有体会的肺腑之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淮安水利人做到了敬业、乐业和勤业,淮安的城市水利建设事业,必将会迎着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大潮,用智慧和汗水加快发展步伐,以丰硕的建设成果,向世人展现水城淮安的当代风采,以其独有的实力和魅力,为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