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扬州:用水文化助推水利现代化建设

2013-04-18

  扬州是一座缘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的交汇点上,自公元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至今已近250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扬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水文化物质和精神遗存。近几年,市水利部门十分重视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让水文化融入水利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融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融入保护水资源和水法律法规宣传,为弘扬水利精神、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认真做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扬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水利发展史,大运河的开凿、淮河的治理,始终伴随着这个城市的成长。在运河两岸、长江之边散落了不少治水的历史遗迹,为了保护和整理好这些文化遗存,自2008年起,市水利局开展了水利文物调查和征集工作,并组织实施《水利史话》书稿的征集工作。利用报刊、网络广泛进行宣传,对提供水利文物实物的颁发证书,并登记造册。在水利建设以及其他涉水工程施工建设中,发现闸、桥、涵遗址,立即安排水利专家进行现场考证,并研究保护对策。先后对仪征市、宝应县境内的古闸遗址以及市区湾头镇的古码头进行考察和保护。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还收集了一批水利工程碑石等物件,对于今后研究扬州运河变迁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水利史话》征集过程中,除发动在职的干部职工撰写稿件外,还注重向离退休人员以及社会上参与、了解、关注水利的人士征集稿件,历经3年,多次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稿件认真进行审理,提出修改意见,已整理出110篇作品,约60万字,不久将正式出版。还支持有关专家出版了《扬州运河》《曲江水工程》等研究扬州水利建设的专著,为研究扬州水利,弘扬水文化作出了积极努力。

  用水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加强水文化建设过程中,扬州市水利局注重把弘扬水利精神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理论、学科技、学传统活动,充分利用党日、政治教育日、理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树立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工地活动。每年都要组织干部职工参观扬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每年年初组织科级以上干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中层以上干部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发动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公开实行服务承诺,自觉做到立足本职,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认真解决水利发展难题,确保了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抓好本部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同时,局党组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扬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组成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38人志愿者服务队。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志愿者坚持利用上班前半小时,下班前半小轮流到市区重要的交通岗——文昌岗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工作。市水利局机关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省水利系统文明标兵单位和江苏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利用多种水文化活动搞好节约保护水资源宣传。为了向社会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法律法规,扬州市水利局借助水文化活动的开展,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搞好宣传活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利局都要组织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广场宣传活动,连续5年开展了节约水资源有奖征文活动,对获奖作品结集成册。在全国范围开展《水利之歌》网上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0多首歌词和曲谱,专门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评审,最终确定《情注水利》为全市水利之歌,请专业人士组织了试唱和教唱,并制作光盘下发基层单位,连续两年组织全市水利系统开展“情注水利”大型歌咏比赛活动,抒发了水利人爱党、爱国、爱水利的情怀。《情注水利》在全国首届水歌曲大赛中获作品创作铜奖、演唱优秀奖。同时,还投入部分资金,先后出版了《水利邮册》《水利画册》《江淮大治润千秋》诗歌集等,进一步弘扬了水文化和水利精神。

  把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之中。坚持走水利科学发展之路,充分吸收水利文化的营养,立足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注重教育和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中提高水文化含量。经常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水文化讲座,开展水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干部职工充分了解水文化,自觉参与水文化建设实践。2010年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上海世博会,每年组织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与荷兰和英国水利部门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的治水管水技术和经验。在工程设计招标中明确提出水文化设计内涵,在保证技术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美化、绿化、人文化。目前已把水利工程人文设计的理论运用到了城乡河道清淤整治、灌区节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中,通过渠、林、路、桥统筹规划,水上岸上同时治理,水土保持与绿化美化通盘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全力打造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工程,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