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信息化助跑南京“智慧”水利

2013-04-18

  本报通讯员 张宛如

  2012年8月9日凌晨2点,江苏省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正在通报台风的最新动态,市长季建业双眼注视着电子屏幕,上面卫星云图正显示着最新的台风路径,他时不时拿笔记录着滚动更新的水情、风情和雨情等信息……在今年抗击台风“海葵”过程中,南京市各级防办通过防汛视频会商系统,把台风情况实时传回到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为领导决策部署提供支持。这只是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南京市水利局坚持早起步、多投入、快进度,使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今年,该市投入防汛信息化建设资金上千万元。

  视频实时传递

  “防汛防旱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建设以Android和iOS系统移动终端平台构建为主。今年汛期,我局各级防汛人员点开系统界面,就能显示汛情、水雨情、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台风路径等13个模块,实现了一机在手、防汛信息皆有,能随时随地掌握防汛防旱信息。”说到这里,南京市水利局副局长束文杰饶有兴致地拿出手机,点开系统给记者看。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重点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也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水库、闸站等水利工程内,视频监控系统能将现场实时图像、数据等信息通过网络准确、清晰、快速地传送到监控中心,向工作人员提供直观的现场资料,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后,直接作出相应反应和处理。据悉,该市第一批监控点52处,其中有线视频监控点15处,无线视频监控点37处,包括15座中小型水库点,13处闸站点,24处堤防点,现已基本建成,目前正调试集成到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和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这种视频监控系统,南京市轻松实现了对中小型水库、堤防、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的监控,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

  一图查遍南京

  水利地理信息是所有水利工作的基础。今年,南京市水利局先行建设了水利地理信息系统,以现有的防汛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工整理水利普查数据成果、各区县水利系统调查等各类数据,并依据最新的南京市基础地理数据及2012年分辨率为0.5米的遥感影像,统一进行电子地图的建设。

  完成的这张电子地图,能供市县两级水利部门所有业务应用系统使用。这张图上,既有南京6597平方公里地理信息要素,又增加了秦淮河全流域、长江下游流域和安徽滁河、青弋江、水阳江等流域2.07万平方公里的1∶25万地形数据和6912平方公里分辨率为2.5米的DOM数据。

  在此基础上,南京市水利局还制作了7个郊县和近70个镇街的水利图,绘制了南京城市排涝泵站图,建立主城区282平方公里范围内5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大大细化了管理目标,为完成城市防洪排涝任务添了新保障。

  科技注入水文遥测

  今年5月6日,由南京市水利局、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持的水利部“948”项目“中小型水库信息采集传输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这是专为无测井水库水位测量研究出的水位监测仪器,项目通过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雷达式和气泡式两种水位信息采集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水库信息采集、传输关键技术,并在南京市江宁区示范建设。其中气泡式水位信息采集设备,是将空气过滤、净化后,由气泵压入储气罐,分别向压力传感器和通入水下的通气管中输送。当气泵停止吹气时,通气管道内的气体达到动态平衡,水下通气管口所承受的压力经过通气管传递到压力控制单元的压力传感器上,此压力值减去大气压力值,即可得到水头的净压值,从而便可得出测量水深或水位。

  这种新型的水文遥测技术,安装维护方便,操作灵活,运行稳定可靠,精度高。南京水利部门通过公网实现了对水库水位信息智能采集与数据自动传输,大幅度提升对水库水位变化的掌握能力,掌握了水文最前线资料。

  “云计算”大有作为

  在水利向现代化进军的时代,南京按照《南京市水利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在水利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进现代科技手段。经过多年努力,该市基本建立了集信息采集、网络通信、综合数据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2013年,南京还计划将“云计算、云服务”引入建设中去,把分散的独立服务器通过“云服务”技术,变成“一台服务器”,所有的应用系统通过“云服务”进行协调和调度,提高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承担更多服务和应用。至此,南京离实现数据集合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构建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一个中心、一个体系、一个门户、一张图、一套体制”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不断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南京将继续深入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水资源自动监测、工程远程控制、业务监管等水利工作各领域,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壮大技术力量、优化信息化工作体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南京水利现代化步伐。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