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秦淮河:一座城市的美丽传承

2013-04-18

  本报记者 潘杰 通讯员 钱钧 孙峰

  “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中国人居环境奖”、“2012年国民休闲贡献城市”,江苏南京,一座城被冠以众多殊荣。这些荣誉的背后,一条清澈流动、美丽而繁华的河成为了获奖的核心“主角”。

  让水更清 续写桨声灯影靓秦淮

  “内河穿城,外河抱城”的秦淮河,已成为南京独特的城市名片,由古至今的桨声灯影曾令无数人神往。一条河,见证了一座城的荣辱兴衰,诠释着流淌的金陵文化与人文情怀。曾几何时,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秦淮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洗马桶盖”。90年代后,河道两岸凌乱的违章搭建,日趋严重地影响着百姓生活和城市景观,秦淮河再也无法觅到昔日的美丽,再也没有了文化的清流与生态的滋润……

  进入21世纪,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拉开大幕,历时7年投资37亿元的秦淮河整治包括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如今漫步秦淮长堤,只见碧波粼粼,杨柳依依,画舫游荡其中,游人休闲其间。“好环境、好景观,首先要有好水,水清才能景美,才能成为城市人群休闲、陶冶情操的天然氧吧。”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负责人说。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多年来成功实施了引江调水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水利闸站,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秦淮河河水常清。在武定门节制闸调度室,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调水行程图:“将长江水从雨花台区秦淮河调出,经江宁河定桥、武定门节制闸,直至下关区三汊河出河入江,引江调水工程总长40多公里。秦淮新河站抽水流量为40立方米每秒,一天下来就要抽江水350万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南京一个玄武湖的正常蓄水量。每4~5天完成一个周期调水,为秦淮河‘洗一次肠’。”

  自引江调水工程实施以来,秦淮水利人将城市水环境优化管理作为了常态化工作,付出了数倍的辛劳。一线工人的工作量与过去相比翻了几倍,每逢节假日或重大节庆,值守人员吃住在管理所,24小时三班倒,确保引江调水无阻碍、无错漏。无论寒冬酷暑、风雨雷电,水利人坚持每天对秦淮河沿线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专业技术人员对秦淮河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抽查,确保水质达到景观标准,秦淮水利人的忙碌换来的是南京市民的休闲,换来的是南京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

  让水更美 展现秦淮水文化魅力

  在江苏省众多城市中,像秦淮河这样闪烁着璀璨人文之光并具有城市历史与文化品位特征的河流并不多见,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赋予了秦淮水利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年来,融文明创建于秦淮之水,在江水北调的忙碌中,治水人的人文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得到丰厚提升。秦淮水利网,秦淮纪实片,秦淮水韵音画片,秦淮50年画册,秦淮流韵舞蹈,秦淮水文化文章等数量众多,成果斐然:《无锡水韵》荣获2010年水利部首届水歌曲流行唱法二等奖,原创诗朗诵《秦淮水》荣获水利部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优秀奖……

  人才是关键,将“人民群众对秦淮河水利枢纽基本现代化成果满意程度”作为培育水利基础性人才的评判指标,把江水北调作为考量平台;在忙碌的工作中强化业务培训,在调水、护水、养水的实践中开展“每月一试”“每年一考”活动,确保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进行闸门运行工、泵站运行工技能竞赛,努力营造优秀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在秦淮水利人孜孜不倦的奋斗中,经过系统整治,外秦淮河已常态达到景观水质,消失的鱼儿和白鹭又重新回到这里,连多年不见踪迹的鸬鹚也飞回秦淮河畔过冬。“朱楼映碧水,画舫泛碧波”的迷人意境又重现世人面前。泛舟秦淮河上,如同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家住秦淮河畔的市民夏茂粹高兴地说:“桨声灯影的秦淮河又回来了!”

  让水更活 与城市共创未来

  作为一条河的守护者,把建设具有秦淮河特色的枢纽文化融入城市建筑理念之中。武定门抽水站的悬山屋顶、抬梁式屋架与具有地方传统风格的屋脊、白墙营造出了江南独有的建筑风格,与秦淮河风光带整体风貌相协调统一,武定门抽水站已成为秦淮河上一座重要的景观节点。

  秦淮水利风景区设计者告诉记者:“把文化元素融入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形成以工程为轴心,工程与休闲风景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乐水家园,这是现代水利在人文关怀和河流文化方面展现出的魅力。”

  风景优美的河道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绝妙处,无怪乎担任联合国人居奖评估组组长的人居署监测研究司司长唐·奥克帕拉这样评价:“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和风光带建设项目,生动展现了南京综合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危旧房改造、城市绿化、历史文化保护和新城建设等工程造福百姓的成效,显示了南京成功组织实施人居环境改造的成就。秦淮河整治效应已在南京放大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绿化、安居工程建设尤其出色。”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