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走出水利现代化的无锡之路

2013-04-18

  江苏省无锡市水利系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此前提出的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无锡特点的水利现代化之路的目标,真抓实干,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力求为无锡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日前,本报记者就无锡推进水利现代化这一话题,采访了无锡市水利局局长王鸿涌。

  1 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无锡特点的水利现代化之路,努力构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四位一体的现代水利新格局,打造湖韵山秀绝佳水乡,凸显水灵城智现代吴地的新风貌,为建设美丽新无锡贡献力量

  现代水利周刊:作为无锡市水利局局长,您如何看待水利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王鸿涌:人类的生存和安全系于水,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于水,水利的兴衰直接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近年来,无锡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水利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新时期,无锡正在按照“北枕长江,通江达海,南濒太湖,包孕吴越”的城市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山水特征、临湖特色和宜居特性的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这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无锡水利必须充分利用湖荡密布、水网众多的自然禀赋,加强环湖、沿江资源整合,构建与城市发展布局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

  现代水利周刊:无锡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目标任务是什么?

  王鸿涌: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后,水利部积极贯彻落实,在流域、省级区域和城市三个层面开展水利现代化试点,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带动和加快推进全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在此大背景下,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

  我们按照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科学确定了水利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目标任务,鲜明地提出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无锡特点的水利现代化之路,全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服务“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和“幸福无锡”等“四个无锡”建设。

  2 水利现代化对无锡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水利现代化,将对实现无锡“十二五”规划目标,为无锡社会主议新农村和幸福乡村建设,为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提供基础支撑

  现代水利周刊:在新形势下,无锡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王鸿涌: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水利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从无锡实际来看,水利现代化对无锡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现代化是实现无锡“十二五”规划的基础支撑。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生态文明和水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和要求。大力发展安全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科技水利、文化水利,充分发挥现代化水利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推动无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建设创新无锡、幸福无锡提供基础支撑。

  水利现代化是无锡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按照无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美丽乡村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现代化农村水利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中的作用,可以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

  水利现代化是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基本要素。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首要条件就是水,因此要推进水利现代化,做足水文章,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太湖治理为龙头,以改善水生态为目标,用现代化的理念、规划、手段、措施,建一批工程,出一批成果,推一批亮点,打造现代化的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构建富有江南特征、无锡特色的景观水利,为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增光添彩。

  3 近年来,在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中,无锡全面开展以水安全、水环境、水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建设与管理,突出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水利科学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推进水利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现代水利周刊:近年来,在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中,无锡在水利防洪减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鸿涌:总体来看,近年来,无锡实现了水利防洪减灾综合效益最大化。从无锡防洪保安实际出发,无锡建成了城市防洪八大水利枢纽工程,城区1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近几年全市防汛形势总体平稳。同时,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实现了遇洪能挡、遇涝能排、遇旱能引,满足了防洪、航运、调水等需要。结合治太工作,无锡科学利用雨洪资源,2008年以来,通过“引江济太”工程,累计抽引长江水95亿立方米,其中直接补入太湖48亿立方米;水利泵站调水累计超过45亿立方米,加快了水体流动,增加了河湖环境容量,改善了水质,水利工程的经济、环境、生态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直接服务和保障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水利周刊:无锡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鸿涌:无锡坚持以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狠抓控源截污、底泥清淤、蓝藻打捞、调水引流、河道治理等各种措施,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太湖治理“五大全覆盖”:即太湖保护区全覆盖、双水源供水网络全覆盖、污水管网全覆盖、河长制管理全覆盖、监控网络全覆盖。

  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撤走太湖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工厂,严格限制5公里控制区“三高两低”企业。近4年,全市关闭1800多家“三高两低”企业,关停并转迁沿湖企业53家。

  突出全面控污治污。开辟长江第二水源地,实现双源供水网络全覆盖;全市68座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市域4172个区域污水支管网全覆盖,污水主管网总长度达8012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在沿太湖200米范围内,全面开展退耕、退渔、退房工作,建设生态防护林和入湖河道生态绿地。

  突出水生态系统修复。以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突破点,建立了三大类32项水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实施“一库一园、两湖三河”工程,倾心打造五里湖(蠡湖)水生态系统修复示范样本。据统计,5年来,无锡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共投入经费约600亿元。

  多年的奋斗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无锡作为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摘取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联合国生态示范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2010年,无锡夺取国际花园城市E类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届参赛城市中第4个获得E组全球第一名的城市,无锡还因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本届全球决赛唯一一个环境保护单项金奖;无锡蠡湖成为国际淡水河湖治理一个新的经典。无锡市已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与江阴、宜兴两市一起,建成生态城市群。

  现代水利周刊: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解决水利热点难点问题,无锡实现了哪些新突破?

  王鸿涌:一是抓好热点。抓住太湖治理这个热点,认真完成生态清淤、蓝藻打捞处理和调水引流以及监测预警等关键性任务。完成的生态清淤量占全省的72%,2002年起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57平方公里、1570万立方米,实施环太湖大堤口门建筑物改造工程,境内环太湖县乡51条河道落实了3年治理方案,综合整治13条主要入湖河道。治太骨干工程——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实现全线通水。

  二是突破难点。突破了太湖淤泥资源化利用难关,实现了淤泥固化、淤泥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成功解决了每年百万吨计太湖淤泥的出路问题,这一技术被评为2010年无锡市科技创新最高奖——腾飞奖。经过3年努力,建成8座藻水分离站,在太湖蓝藻打捞和处理方面取得了机械化打捞、藻水分离、资源化利用三项重大技术突破,探索形成了“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机制,为太湖蓝藻治理创出了生态修复、资源利用、标本兼治的“无锡模式”。

  三是挖掘亮点。在治水实践中坚持历史文化挖掘、现代文化塑造“齐步走”,打造水文化品牌。注重对水文化遗迹进行挖掘与保护,在开发中彰显水文化效应,在建设中体现水文化元素。无锡作为千里古运河唯一穿城中心而过的城市,以“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为推介语,发掘“布码头”、“四大米市”、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等特色水街文化。在江尖水利枢纽、利民桥水利枢纽、蠡湖渤公岛治水神兽等水利建筑中特别体现工程与周边人文景致、历史文化的呼应协调。

  现代水利周刊:“创新创优”是无锡水利现代化“先行先试”的具体体现。通过创新创优,无锡收获了哪些治水成果?

  王鸿涌:没有创新,就等于停滞;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倒退。

  在太湖治理中,无锡深入开展生态清淤、蓝藻打捞、调水引流等研究实践工作。5年来,生态清淤工作直接减少内源污染物有机质4.98万吨、总氮12127吨和总磷10084吨,调水引流工作相当于从湖体中带走了COD3.41万吨、总氮4952吨、总磷205.6吨,排出藻水相当于打捞了311.6万吨藻浆。2008—2011年间,全市共计打捞蓝藻310万吨,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822.5吨氮和205.5吨磷,为确保供水安全和太湖安全度夏作出了贡献。

  在水资源管理中,把强化“三条红线”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逐步推进水资源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全市万元GDP取水量全省最低,荣获“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全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成为全国唯一“水利部水生态科技示范园”。全市通过“河长制”管理的河道达到1280条,“河长制”管理经验已从无锡走向全国。

  在信息化建设中,无锡是全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前沿阵地。2012年,无锡成为全国首个“水利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目前,水利物联技术主要应用于防汛防旱指挥智能决策、水环境智能治理和水资源智能管理三大系统。在实践中,物联网技术应用为无锡水利插上了“智能的翅膀”,极大地提升了水利信息化、科技化与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拓宽了“科学治水”之路。

  在行业发展中,无锡建成了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了2个国家级工程管理单位,3个省一级工管单位,1个省二级工管单位。近5年来共获得15项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成果荣誉。无锡市水利局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行业管理,极大提升了水行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多次荣获江苏省水利最高荣誉“优胜杯”,2009年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联合表彰,荣获“全国水利先进集体”殊荣。

  现代水利周刊:迄今,无锡推进水利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无锡的经验有哪些?

  王鸿涌:无锡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我们有以下体会:一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抢抓机遇是关键。无锡抢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带来的机遇,在综合分析无锡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基础上,依托无锡滨湖临江的区位特点,确定水利现代化的核心内涵,高点定位水利现代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水利部、省水利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先行先试。

  二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离不开各部门齐心协力,发挥合力。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水利部门积极努力,更需要财政、规划、发改等部门配合,需要政策、资金、规划、建设、审批等多方面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按期完成水利现代化建设任务。

  三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更需要强化水利行业管理,提高软实力。要加强涉水管理,实行严格的河湖生态保护、严格的水资源开发控制,强化水资源和防洪统一调度,强化水利工程管理达标建设。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从制度、人员、资金等各方面加强配备,提升能力,加大监督与执法力度,满足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需求。

  四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不断强化监督检查。2011年底,无锡市水利局联合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对各县(市、区)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察,取得了很好效果。各地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比如惠山区就明确防洪保安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拨付采用报账制,各乡镇提供相应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经审核后才能领取。

  4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无锡将重点做到“四个坚持”

  现代水利周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作为无锡水利的当家人,您有何打算?

  王鸿涌: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并从宏观总体布局、水资源保护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改革创新等方面,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事关无锡实现现代化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制定下达了《无锡市水利现代化三年行动(2013—2015)计划》。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五大水利体系,即高标准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和水文化传承发展保护体系,无锡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建设管理“双举措”并重。在城市防洪方面,加快太湖新城、锡东新城、蠡湖新城等重点区域防洪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提升城市排水管网和城市水系连通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整体防洪能力。在太湖治理方面,推进新沟河、新孟河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坚持生态清淤与调水引流,推广应用淤泥固化技术,淤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在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建设一批节水示范基地,建成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做好河道蓝线规划,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断提升。在水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方面,强化以物质水文化、精神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统筹水文化建设,注重在水利规划、工程设计中注入文化元素,丰富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以水景观、水博物馆和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为主要载体,大力加强水文化宣传,利用水文化建设成果助推“四个无锡”建设。

  二是坚持城市与农村“双领域”治理。按照“全省争领先,全国创一流,打造全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服务都市高效农业,大力推进农村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根据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3年规划要求,重点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圩区达标建设、河道水环境治理、泵站标准化建设、农田节水灌溉、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基层水利站能力提升等八大重点工程。

  三是坚持创新与服务“双平台”支撑。以太湖治理为龙头,搭建水利创新发展平台,实现治理模式的“四大转变”,即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从点线治理转向流域治理,从污染控制转向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并重,从工程建设转向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以建设民生水利为宗旨,实现水利的“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扩展服务性水利的内涵和外延,为水利服务民生提供全方面支撑。

  四是坚持科技与人才“双体系”保障。以科技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构建科技引导人才、人才助推科技的水利现代化的支撑保障双体系。加快推进“感知水利”物联网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城市雨涝风险监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水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抓好基层水利站队伍建设,提升乡镇水利人员的履职能力,建立专业技术干部知识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下一步,无锡水利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全面把握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无锡人民的新期待,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把具有无锡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