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示范创建结硕果 水城节水开新篇——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纪实

2013-04-18

  泰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交汇处,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是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名人大师的故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全市总面积5790平方公里,境内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有1.4万多条河流,近100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是江淮流域闻名的水乡。水利部确定泰州市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以来,该市不断探索用水总量控制、节水载体建设、循环用水、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非传统水利用等创建经验,为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

  和许多发展中城市一样,泰州虽然是丰水地区,但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用水的粗放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泰州也经常发生区域性、阶段性、水质型的缺水。能不能把水的问题解决好,直接关系到泰州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泰州市在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同时,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当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市(区)及市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下发了《泰州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和《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考核办法》,明确各地及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2009年以来,泰州市委每年都把生态环境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党代会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制定《泰州市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泰州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泰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泰州工业用水循环使用、农业节水灌溉、节水器具推广、节水“三同时”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

  2011年,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通过5~10年的努力,初步建成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宜居、宜游河湖生态工程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体系等五大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意见》突出强调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泰州节水创建的特色和亮点,努力建成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2009年以来,为了促进节水工作的有效推进,泰州市加大节水减排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企业(单位)节水技改,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节水技改项目一般给予2~3万元奖励,重点节水技改项目最多的给予15万元节水奖励。对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单位”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节水奖励。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体制,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融资、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财政资金优先安排节水、水环境治理、水源地保护、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56.4亿元,完成规划预算投入资金的205.5%。

  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能不能有效开展,关键靠制度,重点靠管理。”泰州市水利局局长、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胡正平如是说。3年多来,泰州市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核心,系统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六大管理制度。

  一是落实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结合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和取水单位取水总量等“四个总量”控制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行为。

  二是规范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申请、审批和发证程序,按时换发取水许可证。规范水资源论证管理,严把取水合理性和可靠性、用水效率、退水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关。严把项目准入关,对用水工艺落后、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从源头上予以限制。3年多来,共审批取水许可42项,水资源论证42项,论证率达到100%。

  三是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市水利部门每年向环保部门提出水功能区污染物限制排污意见,督促其落实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压减计划。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对全市76个水功能区实施了水质监测全覆盖。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和申请、审批程序,完善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加大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依法取缔自来水厂取水口上下游影响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达标方案,落实备用水水源地建设方案,对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旬测旬报,全面提高供水保障率。

  四是建立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实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所有取用水单位做到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管理制度“四到位”管理;对取水量较大的用户,开展节水评估,提高计划用水的科学性。

  五是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出台《泰州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调整、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的文件,进一步明确超计划加价收费的范围、标准和管理要求。强化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实行按月抄表,按月或按季收费,严格抄表、巡查和考核措施,对80%以上的用水大户安装了远程遥测系统;对个别需要缓交水资源费的用水户,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基本做到应收尽收。

  六是完善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工业用水一级计量设施安装率达到100%,二级计量设施安装率达到80%以上;居民用水实施水表分装到户,计量收费;农业用水灌区渠首及大部分小型泵站实施了用水计量。建立按月抄表制度,健全取用水台帐及原始记录,规范取用水户用水统计内容。规范用水统计管理工作,按时填报年报、季报、月报等各类报表,为水资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载体建设为重点,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泰州市整合社会力量,拓宽投资渠道,突出抓好农业、工业、社区(单位)三大载体,重点开展节水骨干工程和典型示范项目建设。

  大力创建节水型农业。

  农业是泰州市三大产业中用水最多的产业,也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有效提高全市农业用水的水平,泰州市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喷灌、微灌、渠道硬化等节水技术,全市累计新建节水灌溉面积21.48万亩、防渗渠1312.8公里,发展喷滴灌面积0.25万亩,将全市的田间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53提高到0.62,实现年均节水2407万立方米,年均增产粮食300万公斤。二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市共推广水稻节水精确灌溉技术214万亩,推广地膜覆盖保水增温技术93万亩,推广微滴灌栽培技术16.87万亩,推广节水生态养殖技术130万亩次,累计节约用水达到7亿立方米以上。三是加强土壤改良与治理。突出抓好高沙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粮田建设等项目,积极整合多方资金,累计投入1.1亿元,兴建改造农田排灌系统,建成了一批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改良土壤面积15.4万亩。

  精心创建节水型工业。

  泰州工业基础扎实,已形成了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若干个新兴产品集群为主体的“1+3+N”产业体系。其中,机电(船舶)产业已近3000亿级规模,中国医药城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实现泰州的产业持续发展,并不断走向高端。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泰州市积极开展清洁生产、节水技改和八大行业节水行动,建设“零排放”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推进全市工业节水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节水技术改造。累计投资6.87亿元,对年取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所有工业企业全面进行了节水技术改造,先后组织实施了泰州永顺泰麦芽有限公司、海力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华菱锡钢有限公司、江苏中燃油品储运有限公司、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工业节水技改企业268家,实现总节水能力1.14亿立方米每年。二是开展“八大行业节水行动”。对全市火电、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造纸、机械八大行业进行普查,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摸清企业用水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挖掘节水潜力,督促企业编制节水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鼓励企业采用废污水“零排放”技术,提出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具体要求,有力带动了行业节水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三是创建“零排放”示范项目。重点选择用水条件比较好、水环境保护意识比较高的大型高耗水企业、生产用水大户,通过生产、生活废污水处理、回用示范工程建设,实现了泰州市开源化工有限公司、双力包装制品厂、江苏中燃油品储运有限公司、泰州海力化工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用水零排放。四是开展水平衡测试。市水利局通过资金扶持等方式,先后对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江苏三泰啤酒有限公司、泰州市新威化工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工作。通过水平衡测试,找出用水存在的问题,针对各用水环节的具体用水情况,制定用水技改方案,淘汰落后的用水设备,采用节水新工艺,有效地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用水效率,推进了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深入推进节水型社区(单位)和学校创建。

  2009年以来,市水利局会同市建设局加大节水型城市创建力度,成功建设了江苏省节水型城市。一是创建节水型小区。广泛向市民宣传节水知识,逐步淘汰公共场所和家庭使用的传统旋转式水龙头,更换节水洁具约12万套,推广应用中水处理回用措施,鼓励居民收集洗菜、洗衣水,实施“一水多用、重复利用”。指导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作为景观和小区草地浇灌用水。成功创建莲花二区、盛和花园小区、昭阳镇儒学社区、中天新村等57个节水型小区。二是建设节水型单位。市县两级把节约用水、中水回用、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节水型单位考核标准为依据,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加大节水器具改造力度,建设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工程,高标准建设成节水型单位8家。三是建设节水型学校。积极开展节水进高校、节水进中小学、节水进幼儿园活动。在高校推广刷卡用水、红外线感应式节水器具和楼层间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公告栏、学生宿舍等载体推广校园节水文化;编写节水校本,普及节水常识;培养校园节水大使,宣讲节水知识;推广节水器具,加强节水的日常管理。成功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等4所高校全部创建成节水型高校,姜堰中学、高港实验小学、泰州市幼儿园等57所学校创建为节水型学校。四是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投资1.48亿元,新铺供水管网141.2公里;投资1340万元,改造城市供水管网22.1公里。全市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近2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积极实施非传统水源利用。

  近年来,泰州积极开展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等工程建设,多途径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一是鼓励利用中水。市城南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城区污水处理厂将排放的尾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泰州师范等学校将部分污水经过简单处理用于冲厕、校园绿化用水,其中泰州师范每年可节约用水6000多立方米。二是指导利用雨水。在农村建设水塘等小型雨水集蓄工程,用于农作物浇灌及非生活饮用水;在农业园区建设雨水收集池,将大棚顶上的降水全部收集到池内,建设防渗渠道和小沟,将雨水收集在小河、小沟中,用做大棚内喷灌、微灌、滴灌用水;在工矿企业利用屋顶收集雨水,用于消防、绿化、生活杂用水等;在城市生活小区、运动场及风景名胜旅游区,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储存工程,用于景观、绿化、道路洒水、洗车等。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优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泰州市既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头部所在地、输水干线途经市,又处于江苏江水东调、北送送水线路头部,保证输水线路水流畅通、水质安全是泰州市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泰州市以引水干线水质保护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为重点,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清水通道的建设保护。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领导小组,明确三位副市长分别担任新通扬运河、泰东河、卤汀河等重点河道的“河长”,对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引江河、泰东河等清水通道的水质进行旬测旬报,定期排查水源地周围污染源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饮用水水源地及清水通道内的所有入河排污口进行取缔,先后对31件涉及饮用水源保护的环境问题实行市级挂牌督办,全市共处理影响水源安全的排污企业102家,搬迁码头16座,取缔网围养殖面积2万多平方米。

  二是加强水环境整治。近年来,泰州以城市水生态建设推动城市水利工作转型升级。加大城市河道整治及疏浚力度,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在提高防洪与供水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2009至2011年共投资5.98亿元,对老通运河、南城河、草河、老东河等57条城市河道开展综合整治,疏浚县、乡级河道57条、村庄河道9024条,建成了凤凰河、溱湖、引江河三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溱潼镇等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有效改善了城乡水生态环境,提高了防洪标准。

  三是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企业节水减排、重点污染企业废污水达标排放,重点实施了扬子江药业集团、南化集团泰州化纤公司、陵光集团等一大批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投入13.84亿元,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1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008年的日处理能力18.5万吨增加到目前的38.5万吨,累计实现COD减排量8000余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8年的22.8%提高到76.04%,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以先进的节水文化为引领,助推节水型社会建设

  泰州市滨江临海,汇聚江淮海之风,水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说泰州2000多年的发展史是与水相伴、与水相生的一部水利史。近年来,泰州市坚持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工作、以先进的典型引领社会、以特色的文化感化居民,注重水文化与节水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强水文化工程的打造,初步形成了富有泰州特色的水文化。

  率先建立水文化研究机构。

  早在2002年,泰州市就率先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水文化研究的热潮。市水利局、市政协、市文联、市史志档案办、市师专等相关单位的一些对泰州历史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了水文化研究咨询小组,专门从事水文化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研究人员已撰写水文化文章100余篇、150余万字,形成了文化脉络清晰的泰州涉水文化考证、文化创意新颖的水利景观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水利规划、文化特色鲜明的水文化整体布局等多方面的水文化研究成果。2010年,为了配合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泰州市水文化品位,市水利局又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水文化研究会,同时成立市水利学会,吸纳会员达100多人。学会下设水文水资源小组,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专门研究泰州的节水文化,参与泰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打造了一批富有泰州特色的节水文化产品。

  精心传承和打造水文化工程。

  多年来,泰州市十分注重水利工程的传承与保护。先后挖掘出了西周时期有完整排水系统的江淮第一城(姜溱河畔的天目山遗址)、汉代的九龙镇水井、宋代的城市排水涵、明代的泰州南门水关等一批古代的水利工程,保护了溱潼、白米、黄桥等一批具有江淮特色的水乡古镇,收集了一批古代治水用的水车、风车、推车、铁锹、担子等治水工具,修复了伏龙桥、靖江四眼井等一批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桥、古井。注重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工程建设。近10年来特别是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以来,泰州市兴建的每一项重点水利工程,都赋予了丰富的水文化内涵,突出“人”这一社会主体地位,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始终作为治水的首要任务;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始终作为治水的主要目标;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水的自然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治水的实践和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并通过不同的人文景观和深刻的水文化创意构建“人水和谐”的水文化体系。泰州引江河建成了“桃李争春、绿荫护夏、枫叶染秋、红梅暖冬”的四季景色,形成了南水北调源头的水生态保护文化。国家水利风景区凤凰河及其沿线的水利展览馆充分展示了人水和谐的治水文化、丰水地区的节水文化。周山河万人治水石刻、运盐河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生动讲述先人治水历史场景,充分展示泰州人民与水共生、爱水惜水的民俗画卷。

  营造浓厚节水文化氛围。

  节水文化既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泰州市在节水型社会创建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节水特色。打造了以水为核心的文艺节目。试点建设期间,每年的4月2日至5月2日,泰州市都举办了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向各地游客介绍泰州的水文化景观,展示泰州的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宣传泰州的节水文化。建设了水文化展览馆,摄制了节水文化宣教片,各市(区)编辑了一部分节水宣传手册。一些摄影家、书法家、文学家通过影展、书画展、文艺作品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展示泰州的节水文化。在水利展览馆,经常可以看到领导、市民、学生参观节水型社会成果展。在市区的永泰游园,有专门的节水文化长廊,宣传节水法规,普及节水知识,弘扬节水文化。在社区有专门的节水宣传栏,不少家庭还张贴了节水宣传画,居民之间还互传着一些经济实用的节水顺口溜。泰州师专等高校有专门的节水形象大使,定期向学生普及节水知识,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等学校的校园网站,征集学生节水的金点子,刊载节水的获奖征文,展示有创意的宿舍节水文化。尚美中学等学校还有专门的节水课本。在车站、宾馆等公共场所,有形象生动的节水漫画。潜移默化的节水文化,有力地提高了泰州市城乡居民的节水意识和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知识。

  水城泰州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目前泰州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泰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泰州水利现代化,争取早日将泰州建成国家节水示范市。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