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人水和谐秦淮源——江苏溧水县推进环山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纪实

2013-04-18

  本报记者 果天廓 高立洪 单晓东

  十月的南京溧水环山河,秋色迷人。12个串起的水库,如美丽的珍珠,镶嵌在乡野之中;水库周边,或层林尽染,或民居古朴,尽显秋日风姿、乡间宁静。赶上周末,不少南京市民驱车来此休闲旅游。清新的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溧水县实施“环境优先”战略,利用创建国家生态县契机,突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着力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秦淮河源头的环山河片区,成为清洁型小流域打造的重点。近几年,县水务局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水环境保护、农业现代化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后,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效益明显提升,形成了人水和谐的良好局面。

  理念优先

  形成分区域治理模式

  环山河片区位于溧水县石湫镇,主汛期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70%,降雨量相对集中,加之小流域区域相对高差较大,径流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同时,陡坡开垦、顺坡耕种、雨前翻耕等不合理的耕种活动,加重了水土流失。

  溧水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俞桂平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县水务局按照“重视发展基础、突出发展重点、强调发展潜力”的建设理念,将环山河分成上、中、下游三个区域,统筹安排,分区治理,形成了分区域治理的典型模式。

  上游实施水土涵养工程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封禁治理、疏林补密,种植草皮护坡,开挖环山截流沟,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原有植被,并结合江苏省水环境康居工程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实施焦赞石村环境综合整治,设立垃圾回收箱,铺设截污管网,新建亲水栈道,实施村庄绿化。

  中游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疏浚、清除库内淤泥,连通水系,增加蓄水。干旱年份还可以通过引石臼湖水补充环山河水库群水源,并在库区种植睡莲、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下游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岗塝地进行坡耕地改造,对冲田区进行土地平整,并配套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排涝能力,打造优质高产的高标准良田。

  “水务局坚持理念优先,通过分区域治理模式,有效整合利用了项目区自然的农林水资源,逐步使环山河区域成为集旅游休闲、农业示范、水利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村水利建设区。”俞桂平说。

  综合治理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沿着焦赞石水库的岸边,走进焦赞石村,记者发现,改建后的民居透出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这里,俨然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清亮透彻的水面,与四周的山丘、田野、村落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环山河片区综合治理后,村里修了路,改造了旧房,建了新房,改变了面貌,老百姓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将来,这里将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村里人的生活会更好。”俞桂平说。

  围绕现代农业“1115”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溧水县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重点发展经济林果、特种蔬菜、花卉苗木、生态林和用材林等地方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上,从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三方面入手,实施坡耕地整治、改水改厕、污水管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和坡面径流,减少有害物质和泥沙冲入河流、水库。此外,利用环山河小水库群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水资源优势,依托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采取“山、水、田、园、路”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整合山水资源、民俗文化等旅游要素,精心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不仅有效保护了水源,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溧水县水务局局长朱洪说。

  团结协作

  调动各方治水积极性

  在环山河路旁的展示牌上,12座水库被环山河串起。作为江苏省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环山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

  溧水县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水利部门投资7000多万元,其他部门共投资1000多万元对环山河进行深度综合开发。其中,水务局负责农田整治,建设、开挖疏浚生态河道,护砌渠道等工程;交通运输局建设沿线小水库堤顶道路;国土资源局实施农田整治及配套设施;农委建设湿地公园。

  与此同时,溧水县坚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成功引进了南京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新王母塘水库下游投资800万元建设生态农业园600亩;去年引进的200亩玫瑰园种植基地,已在泥塘水库下游建成。制定激励政策,深入开展有利于小流域内群众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小流域治理调研,制定了自愿、自组、互助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和村镇群众参与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朱洪自豪地说:“县委、县政府牵头,按照‘整合资源、打捆项目、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以水利部门为主,交运、国土、农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整合资金,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推进环山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如今,我们共同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已经大大改善了这12座水库汇集的环山河片区的生态环境。”

  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环山河区域经过多年努力建设,相继实施了小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等工程,工程效益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结构明显优化,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了环山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目前,溧水正抓住环山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机遇,提升环山河功能定位、湿地保护、水生态景观建设水平,加快发展片区农业、生态旅游、影视文化、集镇基地等特色经济,使环山河水环境整治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