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倾力打造苏北“西湖”——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纪实

2013-04-18

  本报记者 司印居 郭 纯

  通 讯 员 贾硕岭 殷 亮 张亚成

  这是一座河湖通衢的生态水城。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工业新城。

  这是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

  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开启中国水利现代化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有着治水光荣传统的540万淮安儿女,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走上了一条保护开发白马湖的兴水之路。目前,淮安境内白马湖开发与保护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退渔还湖、退圩(围)还湖、生态型环湖大道及环湖大道绿化工程、洪泽县城尾水出路工程、34座沿线建筑物等六大工程已基本完成,生态清淤配套项目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幅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绚丽画卷,已在这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正如淮安市市长曲福田所说:“淮安实施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不仅对淮安水环境、生态环境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研究生态涵养发展区与生态旅游区和城市新兴功能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课题,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重彩描绘白马湖

  白马湖是苏北地区重要行洪湖泊,是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也是淮安的母亲湖,湖区总面积113.4平方公里,分属淮安市的淮安区、洪泽县、金湖县和扬州市的宝应县。同时,白马湖地区是江淮平原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安市第二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湖泊,承担滨湖圩区农灌用水、湖区渔业用水等,在淮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白马湖为平原浅水型、草型湖泊,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优美,水生资源丰富,盛产多种水产品。白马湖历史遗存丰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白马湖古称白马濑。据许慎《说文解字》:濑,水流沙上也。历史上,文人墨客曾对白马湖赋诗作画,至今传颂。元代大诗人萨都剌游历过白马湖,留有《过白马湖》诗一首,诗曰:“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然而,这个自然风光旖旎的白马湖,近年来却悄悄地发生变化,湖水不再清澈见底、美景如画,而出现了湖水浑浊、鱼蟹死亡的现象。此情此景,令人触目惊心!

  原因在哪里?游人不禁发问。

  仔细打探,湖水悄变的原因浮出了水面。近些年来,由于围湖造田、圈圩养殖、种植和围网养殖等影响,湖区面积不断缩小,防洪滞涝调蓄库容明显减小,行水通道不畅,蓄排能力下降,加之上游河流污废水汇入,水质富营养化状态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白马湖从流沙之湖变为脆弱的“病湖”、“白马大沟”和大型养殖场。

  这种现状如不及时保护和改变,白马湖将难以承担起防洪滞涝、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将成为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

  白马湖在呻吟,白马湖流域的人民在呼唤!白马湖,你何时才能变模样?何时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白马湖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历史的步伐迈进21世纪,白马湖迎来了她新的辉煌时代。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2010年以来,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之后,淮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先后作出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白马湖的重大决策,下发了《关于推进实施白马湖(淮安)退圩(围)还湖工作的意见》。淮安市委、市政府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养殖,改善提升湖区生态环境,打造苏北“西湖”,并以此促进淮安“健康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决策重大,使命如山。淮安举全市之力,全力组织和实施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他们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农委、水利、财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为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水利部门从规划、勘测、设计单位抽调几十名技术人员,对工程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移民和设施的勘测和调查,综合考虑白马湖流域治理要求,对项目工程治理方案、工程布局、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先后编制了《淮安市白马湖退圩(围)还湖专项规划》《白马湖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淮安市白马湖退渔还湖规划》等规划。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上述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了批复。

  这些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站在时代的前沿,研判中国现代水利走势,科学谋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能力,探索形成了符合淮安实际的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规划。规划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融入了环保、节能、清洁生产、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从前期规划论证开始,淮安就着力体现“国际化的眼光、水利工程的精髓、生态水利的理念、现代化水利的标准、水文化的底蕴”。同时,坚持“环保优先、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妥善安置、确保稳定”的原则,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防洪工程与环境改善、生态修复的关系,及退渔还湖工程、退圩(围)还湖工程治理与渔民养殖利益的关系。规划还注重将湖荡湿地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与开发流域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与城市交通、城市供水、城市景观、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展现了白马湖美好的未来。

  思路已经清晰,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2010年6月,淮安开启了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大幕。

  激情会战白马湖

  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建设工程是淮安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主要工程包括退渔还湖工程、退圩(围)还湖工程、生态型环湖大道及环湖大道绿化工程、洪泽县城尾水出路工程和34座沿线建筑物等“六大工程”,同时对入湖河道附近污染严重的湖底淤泥进行清除。工程总投资约20亿元。

  作为白马湖综合整治的主要承建单位——淮安市水利局,主要承担白马湖环湖大道和退圩(围)还湖工程,这两项工程是白马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项目。初步核算,共需资金4亿元。

  大战略需要大手笔,大手笔需要大投入。然而,淮安当时的财力状况难以支撑这样的战略构想。对此,市水利局就融资问题先后与金融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各银行都充分肯定了白马湖开发的商业价值和巨大的增值空间,在确定第一还款来源的基础上,最终都是由于贷款抵押物(第二还款来源)无法解决而无法进入实质性阶段。

  面对资金困扰,有人提出,先缓一缓,等有了资金再开发建设。淮安市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黄克清坚定地说:“当前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建设任务已下达,各项准备工作已就序,再也不能等待观望,再也不能犹豫彷徨。淮安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能等,淮安人民加快致富步伐、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不能等,淮安全力建设安全、民生、资源、环境‘四大水利’,全力推进淮安水利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容再等!”

  困难不少,这是现实。隋炀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淮安成为“漕运襟喉”;明永乐年间,陈煊驻节淮安,总督漕运,开辟清江浦河道;明代水利专家、治河名臣潘季驯,治河于淮安、徐州,创建了“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的理论,在今日的黄河治理中,还多处在应用……在当时条件下,淮安史上的先辈干出了如此惊人的辉煌业绩。与其相比,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当前,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省、市领导和水利部、省水利厅都大力支持。天时,地利,人和,良机在握,只待奋战,此时不干,还等何时!黄克清在全体干部职工动员大会上慷慨陈词。

  理念引领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9月1日,淮安市注册1.5亿元资金成立了淮安市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这标志着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建设有了新的建设主体。

  2010年8月,市水利局承担的白马湖环湖大道工程和退圩(围)还湖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市水利局极为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一是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班子,吃住在工地,靠前指挥;二是实行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四标管理”;三是针对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召开建设推进会、协调会、联席会和专题会等,面对面“给力”工程建设;四是创新融资方式,采取BT模式建设,由施工单位垫支,工程竣工验收36个月内由建设方回购。目前,白马湖综合治理已投入资金10.2亿元。

  洪泽县城市尾水出路工程,就是淮安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建设的成功典范。过去,浔河上游洪泽县城区生活、工业污水下泄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白马湖清水变污水的“罪魁”。2010年10月,市水利局协助洪泽县启动浔河城市尾水出路工程,采取了省、市、县各投一点的多元投资方式,项目总投资达1.3亿元,在宁连高速公路东侧建设了长达7公里的生态廊道、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等,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生物-生态处理,处理后的水一部分用于农业灌溉、生态补水,多余水量则穿越苏北灌溉总渠排入入海水道,确保城区尾水不再进入白马湖。

  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工程量大,时间紧廹,人民群众热切期望。对此,淮安组织水利、农委、财政、发改委、国土、园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部门联合作战,市县联动、农水联动、政企联动的兴水亮点频现。在白马湖大舞台上,建设者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释放出喷薄的激情,全力以赴,只争朝夕,演奏出一曲激情飞扬、团结协作、兴水惠民的“大合唱”,一步步实现了既定的工作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向纵深发展。

  市水利局承担的环湖大道全线贯通,退圩(围)还湖工程按期报捷;市农委组织施工的白马湖退渔还湖工程圆满完成,共实施退(围)圩面积10.8万亩;园林部门同步实施白马湖环湖大道的绿化工程也顺利竣工,共栽植乔木、灌木3.4万余株,绿化面积80公顷。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建设公司会同其他部门承担了52.48平方公里的退圩清淤和湖底泥清淤工程。目前,已完成土方量2300多万立方米。

  仅仅一年多时间,白马湖水清岸绿初显峥嵘,俨然在向世人证明:淮安人有决心、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湖。最近,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考察淮安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对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工程进展较快、效果显著,是里下河地区治理的典范”。媒体称“淮安通过对白马湖的治理,把以前比登天还难的事做成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得益于市直部门和有关县(区)的密切协调和全力配合,还得力于沿岸乡镇、村组和百姓的鼎力支持。”市水利局副局长张谊深有体会地说。

  美景再现白马湖

  记者出淮安市区向东南行驶,走田野,跨河流,急驰京沪高速路,不一会儿,同行的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贾硕岭指着前方说,因为新修建了道路十分便利,白马湖已经快到了。顺着贾硕岭的指引,大家向前望去,碧波荡漾的白马湖就在眼前。

  行走在平坦蜿蜒的环湖大道上,记者隔窗遥望,只见47.4公里长的环湖大道两旁香樟、垂柳、桃树等树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白马湖畔,荷花盛开,稻谷飘香;辽阔无边、碧波万顷的白马湖水面上,几条挂着国旗的小船来回穿梭,正在打捞青草杂物,十几条挖泥船伸长臂膀清挖淤泥。更令人欣赏的是,成群的白鹭在白马湖上空展翅翱翔……水色、渔船、蓝天、白云、绿岸,组成一幅独特的白马湖自然画面。此情此景,成就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真实意境,令人心驰向往。

  美丽壮观的白马湖,它的作用和效益远不止于此。

  白马湖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修复,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增强,可以减缓湖泊自然沼泽化进程,维护白马湖生命健康,保障白马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彻底改变白马湖周边地区以往单一依赖农业、渔业生产的经济现状,逐步形成生态旅游、健康养殖、绿色高效农业等多元经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淮安市水利局局长黄克清展开白马湖水系图,指着一道道红色行洪供水通道告诉记者:“这项工程可增加湖区面积10.8万亩,大大增强了白马湖及湖滨圩区的滞蓄洪能力。具体讲,白马湖正常蓄水面积由现状的42.1平方公里增加到86.7平方公里,近期排涝调蓄库容由现状的2926万立方米增加至8952万立方米,防洪调蓄库容由现状的8994万立方米增加到14430万立方米,增加的调蓄库容相当于一个大中型水库的规模。同时水源水质得到优化提升,可满足淮安市主城区第二水源地、白马湖区域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记者在湖区采访,渔(农)民们无不称赞白马湖综合治理项目为民生工程。退圩(围)、退渔还湖后,水域面积扩大,水流通畅,水质提高,渔业产量也将大幅度增长。此外,淮安一方面科学调整湖区产业结构布局,引导渔民向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和非渔产业转移,并新规划出5700亩专业渔民养殖区,供退圩(围)、退渔渔民养殖,使迁移的1894户渔(农)民得到妥善安置,渔民收入将明显提升。

  世代以船为居、以捕捞养殖为生的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渔民实现了“华丽转身”:所经营的近2万亩水面将逐步退出种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出进渔岛、住渔村、看渔家习俗、品渔家美食等旅游项目。最近,从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举办的“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上传出消息,白马湖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

  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渔民们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迎来了崭新美好的新生活。在白马湖村的对岸,南闸镇柏庄村314户居民已经搬进了崭新的安置小区,南闸镇打造白马湖生态旅游的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从白马湖保护与开发中获益的不仅仅是湖边的渔民们,还有淮安整个城市。现在白马湖区水生动植物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生态系统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个水清岸绿、人欢鱼乐、社会和谐的新景象,成为淮安这座城市又一道绝美的风景,为富庶美丽的新淮安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白马湖退圩还湖工程规划的7个弃土区面积达1.15万亩,这意味着白马湖水面不断扩大的同时,还增加了逾万亩净地。凭借白马湖如诗如画的独特魅力,凭借白马湖优越的区位环境,凭借淮安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这些土地必将是客商竞相追逐的目标,不仅为淮安带来蔚为可观的价值,而且为淮安大投资、大开发、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据省有关咨询单位的评估报告核算,土地出让金将达到每亩50万—70万元,总收入约60亿—80亿元。

  组团开发,圈层拓展,协同配套,分期推进。淮安将用3—8年的时间,将白马湖打造成为苏北“西湖”,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湖泊型湿地生态旅游经济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湖滨生态和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淮安已与省农垦公司、扬州市宝应县签订了开发合同,共同保护与连片开发省白马湖农场、宝应湖农场和宝应县的部分湖区,白马湖水面积由86.68平方公里可扩大到近105平方公里,一个集城乡防洪、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亮丽风景区,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新的起点,步入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成就。在迈向中国现代水利新时代的进程中,淮安将不断实现新跨越,再度续写新辉煌。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