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南京水利:冲刺现代化新征程

2013-04-18

  “朱门村”的嬗变

  在南京城西南三十多公里处,连绵不断的山里,深藏着一个个美丽的水库、湖泊。而置身其中的江宁街道朱门农家,则悄然发生着变化。

  尽管坐拥好山好水,但是,怎样让美丽风光为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这里正全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水是生态农业的灵魂,通过深挖水元素在朱门发展中的潜力,发挥了水利在朱门发展中保障和引领作用。

  在一个个安静优美的村庄旁边,投资500多万元的朱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实行整村推进河塘整治,将其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建设规划,对社区境内2800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高效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已有1000亩的规模。尤其是通过工程措施对朱门整个水系进行盘活,串联一些水库、塘坝,沟通一些河道,做到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灵活调度,让流动的水把朱门美丽优越的山、林、水、田联动起来。以水拉动、提速朱门的发展,水利功不可没。

  村庄环境变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的信心也足了。农家乐的兴旺,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社区在最近的几年里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7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3200元,就是这样一个影荫在群山绿水原生态环境中的社区如今正铆足劲走在了一条“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绿色大道上。

  现在的朱门,正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农田资源,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朱门的发展按其规划已阔然起步,一个美好的发展框架已然成型。

  朱门社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吹响现代化冲锋号

  水,是南京城市文明进程的承载和见证。两千多年来,南京因水而繁荣,也因水而灾害频仍。水利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经过多年建设,南京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治水兴水的任务仍然较为艰巨。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随后江苏省、南京市相继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相关文件,进一步阐明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以及工作措施。

  2011年,经水利部批准,江苏省成为全国唯一的水利现代化试点省份。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率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定位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作为支撑、保障、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理应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水利现代化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奋斗目标。

  于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成为南京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梦想已经启航,南京水利人需要破解的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命题。

  科学谋划与真抓实干

  水利宏图,规划先行。

  为科学谋划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南京市水利现代化规划》于2011年11月启动,2012年3月底,《规划》率先通过了市域现代化规划的省级审查。7月获得市政府批准。

  同时,与现代化规划配套的水利信息化、水利工程管理、城市防洪、农村河道河塘轮浚、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等规划编制工作也将陆续完成。全市5个郊区县的县域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完成,共同形成了引领全市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规划支撑体系。南京以《规划》为基础,制定了6个一类指标、22个二类指标的水利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年为单位对指标进行定期量化评估,协调市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工作节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水利现代化的各项指标跃然纸上,更沉甸甸地驻扎在南京水利人的心里。这意味着,南京水利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南京水利现代化的步伐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八大重点工程中,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至2012年年底可基本完成郊区段105公里的江堤加固任务;滁河近期防洪建设年度工程形象进度80%,2014年年底前可全面完成;水阳江近期防洪建设工程已开展移民征地拆迁工作;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正实施包括5条中小河流治理、51座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骨干配套基础建设,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连片治理;解决秦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不足的秦淮东河工程,已启动勘测工作,预计2013年可完成审批并开工建设;石臼湖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勘测已基本完成,预计2013年开工建设。长江新济洲和八卦洲河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争取2013年开工建设;《南京城市防洪规划》总报告已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已启动建设前期工作。

  三年后,看南京

  南京水利人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目标,用思路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革新,方法手段的创新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把既定的规划,确定的项目,一项一项、一年一年抓好落实,创造出扎扎实实的水利现代化业绩。

  过程可谓艰难,蓝图催人奋进,南京人比任何时候更加盼望水利现代化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力争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于2015年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南京市水利现代化,体系已经建立,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工作就是围绕“六大体系”总体布局,梳理完善可行的实施路径,把美好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流域性河道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问题,长江干堤全面达到规划设防标准,河势总体稳定可控,滁河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水阳江及石臼湖、固城湖“两湖”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40年一遇,秦淮河流域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基本建成满足南京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防洪除涝体系,南京主城和副城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新城达50年一遇~100年一遇。主城遭遇50年一遇、其他城区遭遇20年一遇暴雨,24小时即时能排出;农村地区基本达到遭遇20年一遇暴雨48小时能排出。

  ——农田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紧紧围绕现代农业“1115”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万亩以上的圩区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区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万亩以下的圩区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圩区排涝模数达到1.1;灌溉供水保证率丘陵区达到80%,平原圩区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77%,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达到95%。

  ——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体系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多源供水、保障应急”的供水网络,建成江南石臼湖、江北金牛湖应急备用水源地,形成“以江为主、蓄引结合、库河相连、江湖库联调”的水源调配格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至2015年,全市取用水总量控制在4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不高于60立方米,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不高于18立方米。

  ——水环境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市河湖水质有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基本修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以上,水域面积率不低于现状。

  ——水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理顺水管理体制,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资源管理达标率和骨干河湖管理达标比例达到85%以上,骨干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92%,农水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80%,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达标率92%,基础水利管理服务水平达标率90%。水资源管理能力、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要求。

  ——水利发展保障能力体系建设。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达到90%,重要水管理事项有效实施率达到95%,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达到95%,市和区县两级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全面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水利人才结构达标率提高到85%。

  经专家初步估算,上述“六大体系”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后,到2015年,全市水利现代化指标综合得分将从现状的78.9分提升至93.4分,达到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每一项都关乎民生,每一项都将深刻地影响南京人的生活。

  烟云变化,面面青山如展画;俯对平川,滟滟碧水映新城。三年后,古老的南京定将展现“江河无险、旱涝无忧、水清流畅、绿都润泽”的美好图景。

        
赵建平 南志群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