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南通开启现代水利新征程

2013-04-18

  南通水利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速的历史机遇,全力构筑防潮减灾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水利,精心打造“通、动、清、灵、美、安”的城市新景观,呈现出水利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古护城河濠河河面清澈洁净,河岸绿树垂柳,与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好一派宜人景色;农村河道水清、岸绿,道路干净,农民享受着和城市一样优美的水环境。”这是记者近日在南通采访水利最深刻的感受。

  南通,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市内河网密布,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近年来,南通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速的历史机遇,厚积薄发,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水利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强基础、保安全,水利建设高潮迭起。目前已基本建成了较高标准的防洪排涝和防风暴潮工程体系,功能相对齐全的农村水利体系,有效配置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和初步调控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南通水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南通被江苏确定为水利现代化三个省级试点市之一。南通,开启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沿海开发,全力构筑防潮减灾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2009年,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

  规划明确提出,南通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经济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和旅游休闲城市。

  南通作为江苏沿海开发上链条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江河时代”迈进“江海时代”,昔日“经济洼地”正成为南通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

  南通港发展、沿海围垦开发等基础建设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水利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一方面要防御海潮侵袭,另一方面要为沿海地区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南通沿海经济开发在加快进展,水利必须提供先行保障!”南通市水利局局长刘新华说。

  2010年,南通市组织编制了《南通市沿海区域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南通沿海水利发展的“纲”。规划提出,远期海堤工程全面达到100年一遇标准,2020年前沿海将新围垦143.9万亩土地。

  在构筑防潮减灾体系方面,目前焦港闸迁建工程、九圩港闸除险加固、通吕运河市区段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如皋港水利枢纽工程已完工。以长江、黄海堤防为骨干主体的防洪排涝和防风暴潮工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工程基本达到防御50年一遇高潮位加十级风浪的标准。

  在沿海地区供水保障方面,南通骨干供水工程布局是:在现有沿江六大引水口门布局的基础上,强化九圩港、节制闸、营船港、焦港四大引水口门,形成“四引三输二蓄”的格局。目前,通吕运河、通启运河、通扬运河、如泰运河、新江海河等部分骨干河段的整治任务已经完成。

  这些重点水利工程犹如一条条“血管”,正向南通沿海地区输送着“新鲜血液”。

  农村水利,让农村居民生活更美好

  南通在江苏并不算经济最发达地区,但农村水利却走在了全省前列。这得益于南通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河道整治等方面亮点纷呈。

  “以前热水瓶水垢厚得很,你看,现在瓶里哪还有水垢?现在用的长江水没有杂质,这水吃得放心。”在通州区十总镇十总居委会16组一户居民家中,女主人李葛平揭开瓶塞,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区域供水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南通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依托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形成至各县(市)乡镇供水主干网的基础上,铺设和改造镇村管网,为农村提供卫生清洁的生产生活用水,实现农村和城市自来水“同网、同质”。

  事实上,实现这一“同网、同质”目标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政府持续稳定的投入,下决心对原有乡镇供水资产及经营权回收或改造,从根本上切断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解决农民担心水价过高难以承受、“眼前有水不敢用”的实际问题,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为此,南通把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列为“为民办实事”之首,高标准定位,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区域供水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规划密切衔接,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通过明确任务,出台政策,建管并重,南通农村饮水安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新路。

  据了解,截至目前南通市已解决28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投入资金达9.9亿元。到2012年年底,全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将实现乡镇全覆盖,城乡居民受益率将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共饮长江水”的美好愿望。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南通农民喝上了放心水,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改善农村水环境方面,南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模式。

  “四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即以农村河道长效管护为中心,农路、绿化和垃圾收集处置为重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位一体”的核心是建立有资金、有人员、有考核的长效管护机制。“四位一体”的提出缘由来自前几年南通开展的农村河道治理。早在2003年,南通就在全市实施农村河道疏浚,但工程进展不久后发现,河道保洁员清理了河道,河道内垃圾却无法安置。就河道而治理河道,非长久之计,必须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011年,南通市委决定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南通市成立了水利部门牵头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督察考核,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各县区、镇均成立了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及日常办事机构,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建立了专业化管护队伍,落实管护经费。

  事实上,通过水利、城管、农林、环保、交通等部门资金的深度整合,充分发挥了“1+1>2”的作用,仅2011年南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经费投入就高达5.23亿元。

  据了解,目前南通已基本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运行体制,各地已配备农村环境保洁员12658名,每村配备3~5条垃圾打捞船,已建成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77座,日处理能力600吨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1处,3家垃圾焚烧发电厂(1家在建),为实现南通农村生活垃圾100%焚烧处置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启东市北新镇,记者看到农村河道整洁、通畅,道路干净,村保洁员正在对各户垃圾进行收集,再经由垃圾中转站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这种从头到脚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农村河道也从根本上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在北新镇,71岁的农村河道保洁员施正方正在打捞河道垃圾,他抑制不住喜悦地说:“以前河道里又黑又臭,现在这种景象已经完全没有了,现在农村比城市环境还好哩。”

  南通市水利局农水处朱成勇介绍:“‘四位一体’实际上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农村河道从建设向建管并重的一次深刻转变,这种转变是实践的不断探索。”

  城市水系,打造“通、动、清、灵、美、安”的城市新景观

  南通是历史名城,市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共有河道878条。过去由于南通市区河道整治投入不足,致使河道淤积,黑臭,被乱占乱用,水系严重不畅,水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断头河”“臭水河”是当时南通城市水系的真实写照。

  这与南通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极不相称!

  痛定思痛。为打造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南通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把市区河道整治列为关系民生的大事来抓,力求让城市水系动起来、活起来。

  2009年,南通市区河道整治工作列入了“清水工程”3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濠河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平,市区其他二级河道达到Ⅳ类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2010年南通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明确构建南通城市水系系统和水系布局,构筑“水通、水动、水清、水灵、水美、水安全”的城市水系新景观。

  在城郭界河,治理前河道部分地区未实施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致使部分河道水面发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市水利局从活水、清淤、截污三方面着手,实施污水接管工程,建立换水机制,彻底治理了城郭界河。

  像城郭界河这样整治的市区河道还有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通扬运河、九圩港河等,这些河道能长年自引江水,水的流动性强,水质良好。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南通市改变了以往“就河道而治河道”的观念,更加注重河道整治的综合建设,把河道整治与生态河道建设、河道两翼的雨污分流建设、河道截污治理、河道水源建设统筹考虑,从源头上把一条条河道变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在南通美得很呢,市区河水变清了,多年未见的鱼儿也回来了。”南通沿河居住的老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城市水环境发生的变化。

  南通市水利局工管站副站长汤仲仁说:“经过3年整治,南通城市河道引排水能力增强,居民生活水环境得到了改善,主城区实现了定期换水的目标。现在市区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众多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

  回首过去,南通水利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水利现代化之路任重道远。与《南通市水利现代化规划》提出力争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到2018年全市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相比,南通水利仍需加快步伐,闯出了一条符合南通水情的水利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信,南通水利人一定会不负众望!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