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率先发布全省主要河湖健康状况报告 江苏河湖喜添健康“体检表”

2013-04-18

  太湖:98.5;洪泽湖:100;高邮湖:100;骆马湖:90.5……这不是普通的数据,而是江苏对湖泊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的指标值,显示口门畅通率的湖泊健康指标。这是记者从江苏省水利厅刚刚公布的主要河湖健康状况评估报告中获悉的。

  河湖健康,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

  “维护河湖的生态健康是率先实现江苏水利现代化的首要责任。河湖健康评估报告的出台为每一个江苏人吃到健康水、用好健康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拿着报告说。

  当记者问及指标深层次的意义,他说:“从综合的层面、多维的视角衡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河湖健康状况必须有一个标准,有一个‘体检表’。河湖的健康关乎社会的健康、老百姓的健康,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来到太湖之滨,近观水质,湖清见底;远眺湖岸,只见排排树丛,花木延至水边。沿湖边小路一路走去,园林式的加工厂掩映其间。记者问及正在操作的工人,才知道这是蓝藻打捞基地。蓝藻实现了机械化打捞,藻浆、藻泥也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工作人员说,打捞蓝藻不仅让太湖水变好了,也使蓝藻变害为利。

  在常熟枢纽泵站,机器的轰鸣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处的严廷举主任说:“调水引流形成太湖水体的大循环,已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这几年我们引水近3亿立方米,为太湖的生命健康尽了一份力。”

  江苏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丰沛的江河湖泊成为江苏最大的自然资源和发展优势。但是,江苏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高,城市群集中,而自然资源少,环境容量更小,使江苏部分河湖健康一度亮起红灯:水系堵塞,河湖淤积,水质恶化,引排调蓄能力削弱……特别是2007年夏季太湖蓝藻集中暴发,更是引发了局部区域供水危机。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季红飞告诉记者:严峻的水形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河湖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科学评估,江苏先行一步

  《江苏省主要河湖健康状况评估报告》的率先出台,并不是一帆风顺。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一大堆疑惑摆在水利人面前:什么是河湖健康?河湖健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哪些?国内外对这些问题也是众说纷纭。

  江苏省水利厅决定,启动河湖健康状况评估工作,必须先从界定河湖健康定义和评价标准开始。用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陆桂华的一句话,是被“逼”出来的,江苏形势的率先性和特征性已到了非“逼”不可的地步。

  2008年,江苏省水利厅联合河海大学和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成立课题组。没有数据,他们深入河湖一线采集数据,科学选点,断面测样,一蹲就是数月;没有标准,他们综合分析,设定模型,常为一个数据、指标争得面红耳赤。

  科学的定义来不得半点含糊。课题组从江苏省情和水情出发,综合国内外的主流定义,将河湖健康界定为“能够保持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具备正常的服务功能,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河湖生态系统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态,以及同一生态系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综合国内外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符合江苏特点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套被普遍接受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指标的内容不仅涉及水的本身,还包括河床、河岸稳定性,湖泊形态,水文、水质、水生物状况和防洪、供水、公众满意度等服务功能指标的综合评价。

  抓住了主要矛盾,诸多问题迎刃而解。有了切实可行的“体检表”,评估工作也就落实到位。2009年,在提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础上,课题组选择了典型河湖开展了评估试点工作;2010年,正式对省内13条主要河流和11个省管湖泊展开了健康状况评估工作;2011年,江苏省水利厅在综合河海大学完成的《江苏省重要河流健康状况评估报告》和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完成的《江苏省重要湖泊健康状况报告》基础上,组织专家多次审查、论证和修改后,最终形成了《江苏省主要河湖健康状况报告(2010)》。

  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主要河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河流流动性、湖体富营养化、水量交换能力等方面问题尤其突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不过,课题组持乐观态度,他们告诉记者,有了“体检表”,就有了规范和标准,让江苏的河湖走向健康轨道,就有了科学的途径和目标。

  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陆桂华道出了感受:“河湖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水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要素,更是江苏的独特优势。河湖健康状况是我们对河湖生存状况更为深入和切近本质的认识。”这也许是“逼”出一个“体检表”的内在真谛。

  精心呵护,江苏在行动

  江苏在全国率先采取行动,从水资源规范管理到河湖制度科学创新,江苏水利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淮安,在白马湖施工现场,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和淮安市的同志一道沿湖考察,商讨对策。一项项退圩还湖工程,使白马湖的水面由现在的42平方公里扩大到87平方公里,一个美丽的白马湖已初步呈现在眼前。吕振霖说,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强化河湖水域管理,是他们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

  ——太湖,一度曾因无序开发而陷入“无好水可用”的尴尬境地。如今,一组数据令人欣慰: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指数分别达到Ⅲ类、Ⅱ类、Ⅳ类、劣Ⅴ类,除总氮稍微超标外,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健康状况”,太湖水质越来越好。流水引流、生态清淤、湖泛监控、蓝藻打捞、湿地修复、排污控制的一套组合拳,让太湖“水上白帆,水下红菱,岸边芦苇青青,水中三白肥美”的怡人画卷逐渐展现。

  ——镇江,曾经因城市挤压和长江的北移退位,镇江城市不见长江难见水。“满眼风光北固楼,有山无水没看头”,一度成了镇江百姓口中的顺口溜。现如今已是一座自然天成、真山真水的山水园林城市。这得益于镇江把水利拓展到城市规划中统筹谋划,从长江防洪工程和北部滨河区水环境整治项目开始,以水带地,以地生财,以财兴水,以水造城。用了8年时间,从治理内江泥沙淤积、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到修复湿地系统、退渔还湖,形成了8.8平方公里的“金山湖”,用水重新换回了金山、焦山、北固山的“一水连三山”的文化风格。

  ——徐州,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城市,如今“河湖互通天一色,青山碧水掩城中”。徐州已经形成了“九湖绕城、四水穿彭”的河湖生态新格局。徐州市水利局局长冯正刚高兴地说:“过去这里都是废矿坑、垃圾地,我们通过造水、引水,进行生态修复,突出河湖生态保护。防洪工程措施与改善水环境、城市景观相结合,打造了河湖健康在徐州的新风格。”陆桂华评价徐州对河湖生态修复的成果时说:“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从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逐渐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这正是走向水利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江苏在水的治理、开发、保护方面做足了文章。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水功能区划和湖泊保护规划,提出了“河湖蓝线制度”“河长制”“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新机制。“体检表”将成为河湖保护与科学管理的“护身符”,为河湖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提供科学实践。

  江苏河湖的生命健康,将率先向社会、向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01-10 本报记者 潘杰 通讯员 栾庆明)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