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节水教育释放正能量

  新学期开学后,关于节约用水的话题,在云南弥渡县德苴乡青云村完全小学的师生中越来越多被提及。

  

  “要用洗脸的水洗脚,洗完脚再去浇葡萄和桃树,接水的时候用小盆,水龙头要开小点……”3月3日,记者在青云村采访,碰到正在和伙伴们玩耍的付佳佳,她今年12岁,在青云完小读五年级,聊起怎么做到节约用水时,她如是说。

  

  青云完小是一所寄宿制村小,全校共有202名师生,隶属于弥渡县德苴乡,进出道路为土路,交通非常不便。在干旱持续的情况下,县水务局协助校方采取打浅井、买水、拉水等多种方式,保障青云完小全校师生正常用水。

  

  “旱情还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除正常的教学外,我们每天都在找水。”青云完小校长周永军告诉记者,围绕如何找水和用水的话题,几位校领导还专门开会讨论过几次,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一场节水教育活动也悄然展开。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细心的学生发现,新学期开学后,校内的水池、饭堂、水龙头等显眼处,都贴上了节水标语,提醒他们时时注意节水。周永军说,现在全校用水实行统一管理,每天定量分配给每个学生,学校有容量分别为25立方米和6立方米的两口水池,全校用水量之前为大水池一半左右,如今每天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三年级综合课任课教师刘文龙告诉记者,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节水教育读本或课程,但每次上到有关节水的课程时,他起初先会利用猜谜语、拟标语、画宣传画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随后则会利用问卷调查,结合实际,对一些用水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结论,帮助学生认识和纠正不良的用水习惯。

  

  农民群众保护水的意识比较淡薄,雨水充沛时节,在青云村附近的河流、池塘中,经常能看到电池、农药瓶、过期药品等杂物,被污染的水到处流淌。针对这种现象,青云完小会在综合课、班会讨论时告诉学生,这种行为除极大浪费水资源外,也极易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健康造成危害。“由点到面,由班到校,让学生告诉家长,促进这种不良现象慢慢改观。”周永军说。

  

  如今,青云完小的学生大多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孩子们三五成群围坐着吃完饭后,会到学校厨房用淘米水刷碗,然后再用刚覆盖碗底的清水将碗冲洗一遍,冲洗完后的水大部分被汇集在一口大塑料桶里,以备不时之需,小部分则会被洒在校园绿植的根部。

  

  “受旱灾影响的学校,要一手抓抗旱保教,一手抓节水教育。越是旱情严重,越能凸显出培养节水意识的重要性。”对于青云完小的做法,祥云县鹿鸣乡中心学校校长杨正昌极为赞成,在他看来,久经干旱之苦的山区学生,其祖辈父辈都依靠耕种生活,干旱缺水会使庄稼歉收或无收,风调雨顺才能获得丰收,“他们已经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缺水的可怕之处”。

  

  2012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代表团赴鹿鸣乡中心学校举行抗旱献爱心活动,捐赠饮用水并互通节约用水之道。随后,鹿鸣乡中心学校召集全校师生观看2009年以来西南地区干旱的视频资料,还组织学生重新阅读《一个苹果》等与水有关的语文课文篇目。除给学校架设引水管道、配备自来水净化器外,祥云县水务局还发起了“节水宣传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的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县。

  

  在昆明,市民兰青最近注意到,除全市3月1日实行减量限时供水措施外,电视台、广播、报纸、户外广告牌等媒介上,有关节约用水的新闻、讲座、公益广告等逐渐多了起来。去年,她还收到过一本由昆明市水务局出版的《抗旱节约用水攻略》。“在这些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中,我自己、我的孩子和我的家人都将节水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好习惯能将人在干旱面前的被动变为主动。”兰青说。据昆明市水务局统计,2011年全年全市实现节水2567万吨,2012年全年共节水3872万吨。

  

  节水教育从娃娃抓起,节水行动从每一位个体做起,在受旱地区,节水教育不再只是一种政府倡导的行为,显然已经成为旱区群众和孩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节水教育所释放出的正能量,必将会持续。

    来源:中国水利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