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张志彤: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思路

2013-05-14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张志彤

  一、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

  山洪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其形成、发展与危害程度是降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降雨因素

  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据研究分析,山洪及降雨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关系密切。降雨量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雨强高、激发力强,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降雨强度大,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河洪水,而泥石流的发生与前10分钟和1小时的降雨强度关系十分密切。降雨历时长,产生的径流量就大,雨水对土体、岩体的侵蚀作用就强,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较严重。据统计,山洪灾害发生次数在暴雨频发的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灾害总数的82%,其中溪河洪水灾害66018次,占全国的81%;泥石流灾害10558次,占全国的79%;滑坡灾害14566处,占全国的88%。

  2、地形地质因素

  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我国山丘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和大山系及其边缘地带,岭谷高差达2000米以上,山地坡度30°到50°,河床比降陡,多跌水和瀑布,有利于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纵向构造和歹字型构造最为突出,对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动起着控制作用。软硬相间岩石分布区更容易风化,侵蚀也更强烈,特别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育,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高发区。

  3、经济社会因素

  由于受人多地少和水土资源的制约,为了发展经济,山丘区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导致或加剧了山洪灾害。山丘区居民房屋选址多在河滩地、岸边等地段,或削坡建房,一遇山洪、泥石流暴发或发生滑坡,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山丘区城镇由于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经常进水受淹,往往损失严重。山丘区病险水库数量多、分布广,且标准低、质量差、管理落后,一旦失事,往往造成水库下游毁灭性灾害。

  二、我国山洪灾害基本特点

  山洪灾害在不同的区域由于降雨、地形地质和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空间、时间分布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从总体上看,我国山洪灾害有如下基本特点。

  1、 分布广泛、发生频繁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降雨高度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地形地质状况复杂多样,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容易发生溪河洪水和泥石流、滑坡灾害,从而形成山洪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易发山洪灾害的溪河18901条,易发泥石流灾害沟11109条,易发滑坡灾害16556处。其中,湖北省1950~2003年期间共发生溪河洪水灾害2250次,平均每年发生41.7次,发生最多的一年是1996年,共发生195次。福建省1950~2002年,共发生溪河洪水灾害2071次,平均每年接近40次。

  2、突发性强,预测预防难度大

  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预报难度大的特点。我国山丘区坡高谷深,暴雨强度大,产汇流快,洪水暴涨暴落。从降雨到山洪灾害形成历时短,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甚至不到1小时,加之山丘区目前监测站网覆盖率低,给山洪灾害的预测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2004年6月10日12时50分左右,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沙兰河上游突降罕见的特大暴雨,迅速汇集成洪水。14时15分,洪水到达沙兰镇,造成117人死亡。1957年7月15日乌裕尔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半小时降雨达100mm,集水面积仅19.8 km2的克山县东大沟,短时间内洪峰流量猛增到700m3/s,造成克山县城死亡60人,受伤16人。

  3、成灾快,破坏性强

  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洪水汇流快,加之人口和财产分布在有限的低平地上,往往在洪水过境的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的灾害。1994年7月11日凌晨2~4时,陕西省潼关县西峪河(面积12.53km2)突降暴雨,河道流量由0.1m3/s急剧上升到240m3/s,仅2个多小时即造成51人死亡的重大灾害。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冲毁能力。一场大中型粘性泥石流暴发时,其所经之处往往遭受毁灭性灾害。1981年7月9日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沟暴发泥石流,流速高达13.2m/s,容重达2.32t/m3,且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巨砾,直径8m以上者达数十块之多,冲毁了子依达沟大桥,使422次列车颠覆,300余人遇难。

  滑坡体的下滑尽管需要一定时间,一昼夜只有几厘米,甚至几个月才移动几厘米,但在外界条件的诱发下,滑坡的运动速度可以突然增大,快速滑动,造成巨大的损失。1983年3月7日下午,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洒勒山发生大滑坡,位于滑坡体上的三个村庄瞬间全部覆埋。1981年7月四川西北部、陕南、甘南等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引发数千处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4、季节性强,区域性明显

  山洪灾害是在暴雨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因而我国的山洪灾害也主要集中在5~9月,尤其是6~8月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湖南省汛期发生的山洪灾害占全年山洪灾害的95%以上,其中6~8月份发生的山洪灾害达到80%以上。

  降雨、地形地质以及人类活动在我国各不同区域内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山洪灾害在地域分布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很强的区域性。我国西南地区、秦巴山区、江南丘陵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山丘区山洪灾害集中,暴发频率高,易发性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相对分散,暴发频率相对较低。

  三、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思路

  山洪突发性强,来势猛,陡涨陡落,一次山洪过程历时短,成灾范围小且分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山洪灾害有上述特性,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应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1、以防为主,主要采用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通过完善防御组织体系,建立责任制,编制可操作性强的防灾预案,宣传培训普及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建设经济实用的监测预警系统,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避免或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山洪灾害发生前,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要能根据监测预报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根据预案采取临时转移安置措施,紧急情况下群众自防、自救和互救,确保生命安全。

  2、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对山丘区内受山洪灾害威胁又难以搬迁的重要防洪保护对象,如城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等,根据所处的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的特点,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保护。对山丘区的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消除防洪隐患。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轻山洪灾害防治区水土流失程度,有效防治山洪灾害。

  3、实施人员搬迁。对处于山洪灾害易发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且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考虑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及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易地扶贫、移民建镇引导和帮助他们实施永久搬迁。

  4、加强山丘区管理。规范山丘区人类社会活动,使之适应自然规律,规避灾害风险,避免不合理的人类社会活动导致的山洪灾害。为此,要强化政策法规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河道管理,严格禁止侵占行洪河道行为;加强山洪灾害威胁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威胁区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要考虑山洪灾害风险,控制和禁止人员、财产向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发展;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防止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

  (本文系《中国水利》“山洪灾害防治与规划专辑”稿件)



相关新闻: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