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种植沙棘保生态改善环境惠民生

  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被当地人称为“砒砂岩”的岩层,国外环境专家将这种岩体称为“地球环境癌症”。砒砂岩无水时坚硬如石,而遇水则松软如泥,极易发生风化剥蚀,一遇暴雨就会变成松软的泥浆,并随洪水流失,岩体上几乎寸草不生,区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群众深受其害,故称其为“砒砂岩”。

  晋陕蒙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砒砂岩区的面积达到3.2万平方千米,是黄河中游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也是黄河下游河床沉积沙的主要策源地。治黄必先治沙,治沙必先治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把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建设、产业开发、农民增收紧紧结合,调动了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实现了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沙棘生态工程 为治理水土流失找到突破口

  从内蒙古的东胜区往准格尔旗方向走,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砒砂岩景观:连绵起伏的山丘有的已被风雨切割得几乎直立,在这些断面上,裸露着一层层红白交替的泥岩、砂岩、砂页岩。治理这里的水土流失,必须先绿化这里的山川,然而,能够在这类地区成活的植物却非常少,庆幸的是这里的条件十分适合沙棘生长。

  1998年,国家正式实施“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希望借此改变砒砂岩区的生态环境,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加快当地群众致富的步伐。从1999年开始实施沙棘项目至今,当地共种植沙棘600多万亩。现在流域内支毛沟、道沟坡沙棘成行,沟底沙棘郁闭,泥沙被就地拦截在沙棘林内。由于最终是清水出沟,洪水泥沙危害明显减轻。项目惠及千家万户,当地农民不仅获得种植补助,同时通过采果采叶增加了收入。

  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考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沙棘产业开发及治理砒砂岩水土流失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棘耐干旱,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种,非常适宜在这里种植,对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作用。”

  形成“政府+农协+企业+农户”的运行机制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早在1985年时就指出:“多年来,在黄土高原不断推广这种那种治理措施,但总是边治理边破坏,根本原因在于治理措施没有和经济效益挂钩。当务之急是确立一个突破口,让治理的要求落实在群众当前致富的措施当中,实现山上覆盖,群众增收。”

  开发沙棘,成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在砒砂岩区种植沙棘并不容易,不仅要克服恶劣生态环境,还要让群众广泛接受并支持这项生态工程。

  作为项目法人的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下文简称“沙棘中心”),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实施“政府+企业+农户”的项目运行机制,将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建设、产业开发、农户增收紧密结合起来。2005年以来,随着群众种植沙棘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农民沙棘协会”相继兴起,随之形成“政府+农协+企业+农户”的运行机制。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沙棘中心可以全面掌握沙棘的种植情况。农民沙棘协会和沙棘龙头企业在承担项目的种植任务时,有效组织当地群众参与,种植后通过“谁种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到农户。此外,沙棘中心还引导沙棘龙头企业参与沙棘种植、抚育和管理,与农民沙棘协会签订采购合同,优先收购农民的沙棘果、叶原料,调动农民种植与管护的积极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严把验收关口 确保沙棘成活率

  通过项目实施,原本砒砂岩裸露的沟沟道道,如今已被沙棘覆盖。2011年,沙棘中心组织了一次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各项目区沙棘保存率在85%以上。在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的砒砂岩区,能保持这样一个成活比例,着实让人欣喜,而这与沙棘中心的严格验收制度是分不开的。

  每年春季沙棘种植结束后,沙棘中心就组织种植承包单位将当年种植沙棘面积,测绘到按比例缩小的地形图上,各县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监理单位据此检查,发现不实之处,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重新绘制统计。随后,沙棘中心再以县为单位,对种植承包单位上报的沙棘种植面积进行随机抽查。每年验收期间,技术人员都要深入砒砂岩区,核实种植面积、种植质量及成活率。沙棘中心规定,栽种后的4年内每年要进行验收,一旦成活率下降要适时补种,4年后验收合格的农户可得到4年的管理费,以此来加强沙棘栽种后的后期管理,确保沙棘的成活率。

  将改善生态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

  项目将沙棘种植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项目所在市县的水保部门根据种植沙棘的农民户数、种植亩数,逐个为种植户开设银行账户,验收合格后将资金直接打入其银行账户。之后,沙棘中心和各县水保局统一结算,并在农户存折上签字,农民便可凭存折提取现金。

  项目实施以来,农民种植和管护沙棘的收入逐年增加,现在农民每种植和管护一亩沙棘可获得30多元补助。同时,农民也可通过沙棘果叶采摘创收,每户年均最高收益2100元。沙棘中心将栽种季节选择在春秋两季,且错开农忙时节方便更多人参与到项目中来。由于种植沙棘劳动强度并不大,妇女和年龄稍长的人也可以承担,再加上种植农户还可从收获的沙棘果叶中获得收入,不少农民自己独户或联户承包了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荒沟、荒坡。

  项目实施以来,每年约有3万~5万农民参与到沙棘种植中,有的种植大户可从中获得超过万元的收入。种植沙棘成为砒砂岩区许多农民的致富之路。项目实施有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分配了农村劳动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品研发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大面积种植沙棘,给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而沙棘除了是攻克“地球环境癌症”的特效药外,还浑身是宝。沙棘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维生素、矿物质等生物成分,是生产饮料和提炼黄酮的珍贵原料。沙棘中心加强对生态经济型沙棘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步伐,有效开发其经济价值。沙棘产业化开发,是当地农民通过种植沙棘获得直接经济收益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沙棘治理水土流失显著作用的保障,也是地方群众愿意投劳种植和调动群众自觉管护沙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沙棘中心专门成立了高原圣果公司,加强沙棘产品研发。作为国家治理水土流失沙棘生态工程的龙头企业,相继在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建立了沙棘资源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原料加工基地。鄂尔多斯市高原圣果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是其下属的一家综合性企业,在达拉特旗建成占地2000亩、国际上最大的现代化专业沙棘育苗基地。沙棘种植在有效治理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并形成一个产业链条。

  十多年来,项目已分别在砒砂岩区、风沙区和黄土区累计种植沙棘40万公顷,砒砂岩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真正体现了“山上覆盖,群众增收”的项目宗旨,实现了“山川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人类增寿”的良性循环。

陈萌 土小宁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