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安徽:科学治水耀江淮

2012-10-23

  □本报记者 范智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水利立足科学发展,遵循新时期治水新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为,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水利改革发展之路。

  十年科学治水,安徽硕果累累:累计完成水利基建投资534亿元,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效益近2000亿元,解决15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2899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十年励精图治,安徽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受益度显著提高,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改善和安徽奋力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治水保安全: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突飞猛进

  防灾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完善

  地处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治水任务十分艰巨,发展水利始终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统筹江南、江淮之间以及皖北三大区域,按照现代化水利构架,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全省掀起水利建设高潮,水利基建投资由2002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3.8亿元。

  以临淮岗为代表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如14座丰碑矗立,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铸成;1000公里长江干堤达标,96座10.8万千瓦沿江排涝泵站建成,沿江干堤达到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8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1177公里河道得以治理,462万人、441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得以保障,541万亩农田排涝条件得到改善;25个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完成,气象预报、水文预测、防汛预警“三位一体”的科学预警体系形成……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此,安徽水利人科学研判汛情旱情灾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人员转移和安置避险,采取“蓄、滞、分、排、引、提”等措施,有效应对了洪涝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多次成功防御流域性大洪水和特大干旱,成功应对频繁发生的强台风和山洪灾害袭击,确保了重要堤防、各类水库、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兴水惠民生:

  解决15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2899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现在,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还能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像城里人了。”安徽和县善厚镇陶店道士庄70多岁的孙礼成高兴地说。

  同孙礼成一样高兴的安徽农民有1558万人之多。安徽省将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列入全省统一实施的民生工程,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质量效益,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安徽省采取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加快农村饮水从保障向安全转变,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顺利实现全省农村饮水解困目标的基础上,安徽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至2011年年底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000多处,解决了1558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质量显著提高,砷病区、氟病区、血吸虫病疫区等重大病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优先解决。

  安徽省督促各地落实责任,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统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安排实施各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99座,已完成2100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共恢复防洪库容5亿立方米,恢复兴利库容10亿立方米,解除了87座县级以上城市、1789万亩农田以及大量重要基础设施的洪水威胁,保障了水库下游186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加固水库数量约占全省病险水库总数的61%,到今年年底小(1)型病险水库加固将全面完成,小(2)型水库病险率将大幅度降低。加固后的各类水库经受了历年汛期暴雨洪水的考验,在抗击历次大旱中发挥了灌溉供水作用。

  以水促发展:

  农田水利“三加一”促三农发展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经济社会安全

  “政府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现在我们排灌站设备更新了,沟渠治理了,水管员上岗了,以前十年九歉的低洼田也旱涝保收了。”无为县无城镇凌井村村主任陈中山兴奋地说。

  安徽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其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三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强化政府组织发动,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引导农民开展以塘坝扩挖、河沟清淤、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淮北机井建设)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建设。同时,建设56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176个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

  10年来,全省农田水利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32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2.2亿个,完成土石方31亿立方米。共修复水毁工程18.5万处,新增与改善灌溉面积979万亩、除涝面积960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面积26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27万亩,为粮食生产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立水利站1074个,覆盖全省95%农业乡镇;水管员队伍超过1.2万人,覆盖全省82%的村,为农田水利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重视农村水利基础保障的同时,安徽省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环节”,实施红线约束,强化制度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为未来发展争取主动权。全省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全省万元GDP用水量由586立方米下降到23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620立方米下降到166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至0.49。10年来,累计投入水土保持资金6.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98平方千米,治理坡耕地60平方千米。

  十年奋斗,带来巨变。“得益于我们坚持科学治水,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科学治水之路。”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纪冰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到2020年建成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现代水利,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来源:中国水利报

        
范智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