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水文以“三个水文”思路规划未来

2012-10-23

  □本报记者  樊弋滋  唐蔚巍

  6月,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意见》,以助推湖北水文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抓住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湖北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战略机遇,科学制定《湖北省水文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湖北水文“建设水文、管理水文、经营水文”的发展思路,为将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的水文支撑。

  建设水文

  2011年,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党委以“大水文”发展理念为指导,局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走出去到省内外兄弟单位学习,围绕怎样实现湖北水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学习、调研、思考,初步形成了湖北水文发展的基本思路,力争实现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的转变、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

  作为武汉市唯一一个国家一类水文站,柳子港水文站近一年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记者来到该水文站时,看到曾经简陋的小院如今已经变成为“花园式”的水文小院,郁郁葱葱的树木挺立在水文站的周围,装饰一新的屋子让人乍眼一看像一栋别墅。而水文站的基础硬件设施更是焕然一新:全新的雨量、水位自动测报设备,视频会商系统……这些巨变正是得益于湖北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水文站网规模是湖北水文建设的首要任务。湖北水文水资源局力争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同时《纲要》还规划了湖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建设、中小型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8亿元,其中中央立项投资达13.36亿元。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水利工程的水文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所有水利工程都将建立水文设施,以服务防汛抗旱。湖北省水资源丰富,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在峰值月份内,暴雨频次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更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水文设施建设的及时预警预报能为水利工程更大地发挥防洪作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8月29日,93名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正在武汉东湖边的水神客舍接受岗前培训。他们是今年湖北省水文系统招收的新职工,专业涵盖了中文、计算机、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各个领域。培训后,他们将分赴湖北省各市、自治州水文局,开始他们的水文人生。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水文系统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旺水文战略,努力培养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水文队伍。同时,还将以服务水文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水文文化建设。

  管理水文

  长期以来,水文作为水利行业的基础支撑,担当着防汛耳目尖兵的重任。但如今的水文正努力从行业水文走向水文行业。

  随着大水文、大站网、大服务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水文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强化行业管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赋予水文机构的重要职能,是推进水文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规定,专用水文测站和从事水文活动的其他单位,应当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的行业管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加快理顺水文管理体制,推进水文机构升格,使水文机构的规格与其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相适应已经如箭在弦。

  “十二五”期间,湖北水文将根据水文事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理顺水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级水文机构。2012年,鄂州、仙桃、潜江、天门、神农架等5个市级水文机构经同意设立。至此,全省17个市全部设立水文机构,这是湖北省水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另外还将大力推进县级水文机构建设,并积极推进市、县(市)级水文机构的双重管理工作,明确行业管理和建立市、县财政投入水文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建制规范、运转高效、省市县贯通”的三级水文管理体制。

  水文行业管理重在水文机构作为信息中转平台的管理。建立水文资料汇交制度和涉水工程使用水文资料审查制度成为首要前提。根据2010年7月开始施行的《湖北水文管理办法》规定,湖北省水文机构负责本省水文勘测、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水环境监测等水文资料和有关成果的收集、汇总、审查、鉴定、储存、提供等。同时,水文的行业管理也重在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

  经营水文

  今年汛期,武汉市民手机上经常收到暴雨预报、雨情信息、长江水位以及相关河流超警戒等信息,这些信息来自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短信平台系统。这是去年以来,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实施的服务社会公众、打造社会水文的一个重要举措。

  提升湖北水文的地位,发展水文事业,实现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需要提高水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服务社会公众的品牌,壮大水文经济产业。

  品牌是树立产品形象、获得公众信任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提升水文地位,不让自己被遗忘在“角落”,湖北水文“十二五”期间紧密联系群众,积极打造服务产品。目前,湖北水文的服务已经向社会更广泛地延伸,提供的一些“产品”也正在扩大着影响——由四段制、八段制报汛转变为实时传达汛情的实时报汛系统;为老百姓提供雨情、长江水位、暴雨预报等相关雨水情信息的短信报送平台;提供实时雨情信息的降雨监测实时信息系统,当降雨量达到20毫米每小时以上时,系统则及时预警,确保民众安全。

  近些年,武汉市一进入汛期,持续的降雨总是让市区多处渍水,甚至导致部分区域排水系统堵塞,造成道路被淹。市民们无奈地调侃:又到一年一度武汉“看海”的时候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民众,服务社会,解决城市内涝内急问题,更快地缓解“看海”问题,湖北水文正积极向城市水文转变。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湖北省水文将在城市低洼道路设置雨量站点、水位站点。为了建设湖泊城市,“千湖之省”也将在湖泊的防汛、开发、水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做出努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2600多个湖泊水文站点,同时提供电子水位牌,以更好地告知市民水位、水温、水质等相关基础信息。

  大力发展水文经济是弥补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单位事业经费不足、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增强事业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水文事业单位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拓宽经营范围,增强服务功能,优化竞争环境,规范治理结构,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和综合经营型水文经济实体,引导关联性水文经营单位集聚发展,鼓励水文经济实体做大做强,全面提高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

  践行“大水文”理念,按照“建设水文、管理水文、经营水文”的思路,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认真谋划“十二五”规划,力争实现“六个一批”的目标:一批监测站点,全省各类水文站点将从目前的1083个增加到6933个。一批巡测基地,新建市级基地12个、县级基地50个。一批水文机构,新增市、县水文机构翻番,由10个机构增加到67个机构(市级水文机构17个、县级水文机构50个)。一批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由之前的无奖励增加到3项奖励。一批干部人才,提高水文职工综合素质,新增职工教育培训人数由450人次增加到2000人次。一批文明单位,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由1个增加到10个。通过“六个一批”目标的实现,支撑“千湖之省”的跨越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樊弋滋 唐蔚巍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