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力争根本扭转济源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河南省济源市水利局局长张纯锋谈

2011-02-15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山区面积大,水利条件差,水利事业的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建设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加快水利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市领导组织专家,在春节期间多次专题讨论,制定出加快水利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济源市的一号文件。

  2011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济源市将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和远近结合的原则,全面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济源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强,2011年蟒河口水库竣工蓄水,2012年建成三湖治理工程,到2015年,基本建成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河口村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力争2013年前开工建设西坪水库;要完成1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蟒河等重点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建立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100%;加快塘坝等小型水源的配套灌溉工程建设,实施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开展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平原排涝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79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机制,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三条红线”,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到202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4.3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全市主要河流、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水行政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稳步提升;推进水务一体化建设,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管护机制,初步形成职能明确、服务到位的水利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2月15日

作者:卢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