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净云 曾毅 师晓莹
“‘十一五’期间,云南水利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水利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大干水利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以空前的力度加大投入,使云南水利发展改革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周运龙在总结“十一五”云南水利工作时,透出了无比的自豪。他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2010年全省遭遇的前所未有旱情,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抗御特大干旱、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前所未有的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抗御干旱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根本上破解水利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全省抗旱救灾和水利建设双双取得显著成效。 周运龙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云南“十一五”水利成就。 一是水利建设投资规划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截至2010年10月,全省累计争取中央投资115.57亿元,水利水电投资累计完成726.65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确定总投资442亿元的164.40%。到2010年底,全省水利水电投资完成数将达230亿元。整个“十一五”水利水电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完成投资将达760亿元,是“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水电建设完成投资268.8亿元的2.83倍。 二是主要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建成大中型水库5575座(大型7座,中型193座,小型5375座),新增水库库容12.2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达120.5亿立方米;累计建成水闸1540个。“十一五”期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38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3.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84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120万亩,基本农田75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919万千瓦,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1322万千瓦;全面加快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各级共投入水源工程建设资金80多亿元。2007年以前开工建设的22件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可新增蓄水库容6.2亿立方米,新增供水量6.88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00.72万亩,打破了全省连续三年未开工新建中型水库项目的僵局,新开工建设46件中型水库。这些水库的建成,将有效地缓解全省工程性缺水严重的状况,为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粮食安全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势产业培植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积极实施专项规划内27件大中型、415件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至“十一五”末,已全面完成专项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改善了水库蓄水、供水效益,充分发挥了水库防洪效益。 三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省持续不断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开展了1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设,完成4个中型灌区建设,补助地方开展77件小(1)型水库以上和300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解决了1062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以龙陵、潞西县为代表的共计34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推进水利系统负责的12个县的无电力地区电力建设,开展红河等4个县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 四是防汛抗旱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继续大力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编制落实应急预案,同时开展防洪工程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抓紧实施南汀河孟定段界河治理项目,孟连等国家口岸的5条国际界河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玉溪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已建成并正式通水,南盘江沾曲段第三期工程完成险段治理106.3公里和5道闸门改造。治理和建成各类堤防8436公里。堤防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建设区防洪保安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五是水生态恶化趋势初步遏制。全省继续抓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世界银行水土保持项目,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力度。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切实加大力度推进以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和牛栏江等重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水生态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是水利改革管理工作持续加强。一方面,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落实。《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云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水文条例》分别于2009年与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认真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确保了曲靖、玉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有序开展。认真开展了地下水开采秩序清理整顿工作,昆明地区地下水井封停工作全面完成。编制完成《云南省充分发挥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效益专项规划》,规划到2020年,实施26件充分发挥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效益输配水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8.43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水利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国有水管单位基本完成管理体制改革,昆明市组建了水务局,全省共有7个州市和65个县(市、区)组建了水务局,完成了水务体制改革。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大部分地方已经完成了方案出台和清产核资,为年底完成50个县的改革任务奠定了基础。全省已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2000余个。2007年,正式成立了云南省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搭建了省级水利水电建设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综合示范区改革工作,合理调整了非农供水价格。 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起点,周运龙充满信心地说,云南水利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云南省情和水情,按照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的要求,坚持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结合,以增加蓄水、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保护生态为目标,以加快水源工程、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业灌溉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江河堤防治理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水务改革、水价改革、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投融资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形成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和河湖生态有效保护、水利管理和运行有序健康等“四大保障体系”。 展望“十二五”,周运龙满怀信心。他说,“十一五”的成就已成为历史,“十二五”依然任重道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是全省各族群众的意愿,让水利造福云南4500万各族群众是我们永远的动力和追求。为此,我们还要加倍地努力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