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记者对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进行了专访,全面回顾“十一五”期间四川水利取得的成绩,展望“十二五”四川水利发展前景。 记者: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四川水利工作在抗灾减灾、工程建设、民生水利、水管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实现了新的跨越。请问“十一五”期间四川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冷刚:思路决定出路。“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与思考四川水利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总结历代治水经典,提出了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为四川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治水理念上,加快了由“就水治水”向统筹治水的转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了由水资源大省向开发利用强省的转变;在水资源管理上,加快了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在水管理体制上,加快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转变的治水新思路。五年来,四川水利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全省防洪抗旱减灾、供水保证、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产业四大体系,迈开了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的新步伐。 记者:对于“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您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冷刚:“十一五”期间,四川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我认为以下五点对下一步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是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四川水利作为基础还很薄弱,作为产业还很脆弱,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要实现“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二是必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在防止水对人类伤害的同时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在满足合理用水需求的同时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才能在治水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取向。水利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解决好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民生水利需求,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利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水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和改革成果。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大力推进水利法治化进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不断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有效规范水事行为和活动,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步伐。当前四川水利正处加快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深化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和农村水利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水利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记者:明年,水利工作将进入“十二五”,您对“十二五”期间的四川水利发展有什么期望? 冷刚:现在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和完善,我省水利“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以全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贯穿“十二五”始终。“十二五”期间,四川水利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四川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传承和弘扬李冰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为核心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着力提高水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着力提高水利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着力提高水利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着力提高水利依法行政的能力,着力提高水利应急处置的能力,着力提高水利创新的能力,推动四川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