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抓投入促改革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热潮——访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

2010-12-23

  记者:“十一五”时期广东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请你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黄柏青:从“十一五”时期广东水利发展来看,有一个重要的体会是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有了新的自觉把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积累了有益经验。一是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水利民生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得水之利,避水之害。二是改革创新,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水利投入长效机制。三是统筹兼顾,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形成城乡水利和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格局。四是以科技与人才为支撑,促进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五是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六是依法治水管水,创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
    记者:“十二五”广东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黄柏青:“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广东将以发展民生水利为主题,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重点,推动全省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这“六大工程”包括:一是实施防洪保安工程。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建设流域、区域防洪减灾体系。抓紧完成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易发山洪灾害防治、江海堤围和中心镇防洪达标加固等工程建设。二是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试点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后,基层普遍反映这是一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全省近3000万未用上自来水的农村人口中,我们将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三是实施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全力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开展“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排灌站、小堤防”等工程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山区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四是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工程。继续实施“西水东调”,建设西江大湾水利枢纽工程,推进中珠江和澳门供水水源同网规划建设。加快潮州供水枢纽受水区供水体系配套项目和高陂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尽快建成茂名东南部沿海地区调水枢纽。加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推进水库水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建设。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行清污分流。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崩岗侵蚀治理和库区水源区水土流失整治及生态修复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地质灾害。五是实施内涝整治和河涌整治修复工程。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5年,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镇和部分重点易涝区排涝工程达标建设。重点对珠江三角洲的河涌水系进行规划、整治和修复,建立河涌与外江互通可控的水网体系。六是实施水库移民安居工程。目前广东省有190万水库移民,其中有65万人尚未解决居住用房问题。要加快推进全省现有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水库移民住房改造与省扶贫开发战略结合起来,纳入水利建设发展整体规划,力争在2015前全面完成全省现有水库移民住房改造任务。
    记者:实施“六大工程”有什么对策措施?
    黄柏青: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一靠投入,二靠改革。两者结合才能强化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真正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热潮。
    在投入方面,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民生水利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地方财政对民生水利的投资力度。其次要整合涉农水利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一使用标准农田改造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土地治理等各项资金。三是要收好用好水利规费。依法加大水利规费计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四要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积极吸引民资、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BOT和BT等多种方式参与民生水利建设。
    在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广东省水务管理体制,完善流域管理机制,强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的职能,逐步实现全省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