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一页悄然翻去,崭新一页即将揭开。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水利工作者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为己任,强化“民生水利”理念,孜孜以求,造福百姓。过去的五年,河南省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民生水利”的理念,已经在河南水利人心中扎下了根,在实践中结出了果。 乘着祖国飞速发展的快车,河南水利事业持续蓬勃兴旺。“十一五”时期,河南省水利总投资达到了234亿元,是“十五”水利投资88.8亿元的2.6倍,是“十一五”规划目标181.66亿元的1.29倍。完成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等一大批防洪除涝工程建设;预计到年底可解决1736.87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24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50万亩,是规划目标的1.03倍;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0平方公里;新增小水电装机3万千瓦;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共批复水管单位661个;全省防洪减灾效益200多亿元,抗旱灌溉3亿亩次。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数不清的水利职工用无可计数的日日夜夜,换来了这个辉煌成就。回顾走过的路,我们感慨万千,体会良多,也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今后借鉴的经验: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们通过提高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作风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加强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点环节、重要事项的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克服出现的困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强化措施,加快建设进度。修订完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环境,落实配套资金,强化建设管理,切实加快建设进度。每个项目都要明确竣工时间,倒排工期,控制节点,加快推进,确保质量。对尚未开工的项目,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措施,明确责任,限期开工。对未完工项目较为集中的县市和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立即派出工作组,进驻有关县市和项目,进行蹲点监督、指导和帮扶。在施工条件有限时,采取特殊措施,保证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工程验收工作,确保完工一处,及时验收一处,投入使用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三是落实责任,强化检查督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大督促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检查和抽查,对进度严重滞后、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地区和项目实行巡回检查、蹲点督导、挂牌督办。各省辖市水利部门及项目法人及时报送资金到位、投资完成、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等信息,省水利厅按周、按旬汇总分析和通报各地项目进展情况,对完不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完善奖惩措施,在安排水利投资计划时,与各地工程建设进度、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挂钩。对多次通报批评的市县,如果工程进度仍然上不去、整改措施仍然不到位,将取消项目,收回资金,并取消下年度各项水利投资以及“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评比资格。 刚刚出台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保障和支撑能力。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受水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加大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水库建设步伐,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强化水利支撑保障。要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也把加强水利建设作为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发展基础设施方面将水利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凸显了水利对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原崛起的发展蓝图中,水利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同时也承担着极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充分认识水利工作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水利工作,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将“和谐水利润民生”的理念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