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的工作与百姓更加息息相关了——访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川 |
|
2010-12-23 |
记者:请陈厅长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浙江水利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完成情况。 陈川:“十一五”期间,我省水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强塘固房”为龙头,以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保障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力度,各项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记者:陈厅长刚才说到了“强塘固房”,这个“塘”跟过去修海塘工程是一回事吗? 陈川:应该说包含了更多的内容,这是浙江新一轮的防洪保安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水利部分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布局合理、标准适宜、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海塘、江塘(堤)、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防护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全线闭合,城市排涝全面达标,防御洪涝台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年来我们以“强塘工程”建设为总抓手,全面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塘及水闸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一系列“强塘”防洪工程体系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抵御洪涝台旱灾害的工程基础。 记者:听说近年来浙江的防汛非工程体系建设很有成效,特别是“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今年让1879名群众实现了成功避险? 陈川:是的。实际上,我们的“强塘固房”除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外,也包括了像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这样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今年我们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统领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已全面发挥作用,共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近21万人,成功避免376起可能发生的险情。防汛责任体系和基层防汛体系建设,是浙江水利全面构建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的一个依托,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预案体系,大幅度提高防汛防台抗旱以及各类灾害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的民生水利事业还有哪些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呢? 陈川:总体来说,我们通过加快建设、完善管理的办法,把一项项惠民水利工程建设好,让建设成的水利工程发挥长久的效益。建设方面有在全国率先启动并率先完成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累计解决1517万农村居民和68万学校师生的饮用水问题,成为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民心工程。以“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为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水环境基础,还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都有力促进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启动的“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建设,使全省城乡供水能力不断提高,水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等各类用水需要,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已然基本形成。 在水利管理工作方面,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建设、管理等方面机制体制的创新,不仅建立了一批依法管理的制度,还建起了一支支管工程质量、管工程养护、管河道保洁等的队伍。 记者:现在我理解了为什么说浙江水利这五年跟百姓更加息息相关了,因为这些建设和管理都是围绕着让群众受益、让社会和谐这样一个主题展开的。“十二五”的浙江水利,又将怎样发展呢? 陈川:“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构建完善标准适宜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高效安全的供水保障体系、功能达标的生态河湖工程体系,着力推进强塘保安工程、资源保障工程、民生水利工程、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工程,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
|
作者: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