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代水利的实践与创新——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 |
|
2010-12-23 |
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在“十一五”期间,以加快现代化建设为主题,持续推进水利改革与创新,在全国水利系统得到广泛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江苏现代水利的内涵与实践。 吕振霖:江苏水利一直坚持以创新治水思路指导水利发展的创新实践。“十一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水利部党组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江苏水利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全省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水利安全保障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确立一个理念(人水和谐),把握两个规律(水的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行三个统筹(统筹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推进),提升四个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并把安全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环境水利作为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统领江苏水利发展全局,推动水利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发展,显著地提升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 记者:“十一五”期间江苏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吕振霖:“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入368亿,是“十五”期间的2倍多,完成了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一是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等11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洪泽湖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沂沭泗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里下河等重点区域的排涝抗旱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运河线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运西线调水工程全面实施,完成工程投资近50%,并初步具备调水出省的工程条件。三是太湖治理引排工程扎实推进。太湖治理走马塘工程已完成投资过半,将于2011年底实现主线通水;东太湖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面实施,生态清淤工程有序推进;新沟河、新孟河工程正在履行立项程序。四是沿海水利建设加快实施。海堤达标工程全部完成,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全面建成,泰东河整治工程进入实施阶段。五是区域治理工程力度加大。以里下河、苏北沿海、洪泽湖周边,重点行洪河道两岸地区为重点,以中小河流治理和水闸、泵站配套更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六是水库病险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29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全面完成加固改造任务,列入省级除险加固实施方案的555座小型病险水库也基本完成。七是城市防洪能力明显提升。重点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明显提高,其中无锡、苏州中心城区达到200年一遇,其他省辖城市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100年一遇。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23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投资59亿元,实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25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1000多万人的饮水条件,圆满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解决1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任务;投资104亿元,疏浚整治农村河道土方18.4亿立方米,显著改善了农村河网水系的引排能力和水生态环境;投资24.9亿元,实施了29个大型灌区、10个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35.8亿元,实施了19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以及继续实施了山丘区水源工程和低洼圩区排涝工程建设,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记者:江苏水利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吕振霖:在水资源管理上我们完成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建立了水资源总量管理、效率管理和定额管理考核制度,提出了重要河湖纳污总量意见,强化了取水、排水(污)设置的行政管理。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上,出台了《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决定》,编制了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开展了水源地安全达标整治,制定并实施了突发性水污染应急预案。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徐州市、张家港市通过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考核验收,全省节水型高校建设经验被中央领导批示在全国推广。持续开展的八大高耗水行业节水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161立方米,较2005年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64立方米下降到31立方米。在河湖生态保护上,推行“河长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省管湖泊勘界确权,设定管理保护范围,建立执法巡查机制;利用卫星对湖泊岸线、水与资源实行实时监控,并开展湖泊生态健康评价活动;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调水引流、蓝藻治理、生态清淤和防控“湖泛”等治理措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太湖水质持续好转,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障了流域和区域供水安全。 记者:请您谈谈对“十二五”江苏水利发展的展望。 吕振霖:“十二五”期间,江苏水利人将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继续突出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四大重点任务,在抓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中小河流为重点的区域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更加突出民生水利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更加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更加突出河湖管理和生态保护;更加突出水利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更加突出水利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水利政策法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的科学发展水平和现代化保障能力,为全省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江苏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
|
作者:潘杰 王慧梅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