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力奋进跨越发展——访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 |
|
2010-12-23 |
□本报记者 李顺卿 董英
记者:“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发展迅速。以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又将构建出怎样的水利发展格局? 陆兵:“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的水利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迅速、明显的变化,但与当代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水利的发展目标还相距甚远。“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阶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抓住工程性缺水这一主要矛盾,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科学的水资源配置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谐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体系、统一高效的水管理体系。计划投资1500亿元,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城市发展、水电建设、水产养殖、滨水城市、水利旅游等做文章,突出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重点防洪工程、控制性枢纽和“绿色能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和滨水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的战略目标。
记者:中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黑龙江省担负着维系全国粮食安全的重任。作为农业的基础保障,“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的水利建设如何围绕粮食主产区建设,继续做好这篇水文章? 陆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开始了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建设,西部松嫩平原的尼尔基引嫩一期扩建工程、东部三江平原的灌区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继开工,传统粮食产区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进展顺利,玉米膜下滴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顺利,这一切都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将全面展开,继续完成19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14处三江平原灌区工程、尼尔基引嫩灌区工程、19处149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泰来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以及181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开工28处大中型灌区、28处大中型涝区及西部地区的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旱田节水示范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县节水灌溉建设;开工建设花园水库下游灌区、阁山水库下游灌区、引松补挠灌区、引松补拉灌区等4处灌区工程。总之,我们要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建设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新增旱涝保收田4000万亩,其中新增水田1000万亩,水田面积达到5000万亩,基本完成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建设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水利任务至关重要,龙江水利又将如何书写这崭新的一页呢? 陆兵:“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防洪减灾体系不健全、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低、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水资源的优势和水利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突出矛盾仍然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我们将抓住工程性缺水这一主要矛盾,集中财力建设一批骨干控制性工程,以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和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全省水利事业全面发展,打好大兴现代水利的战役。争取完成水利投资150亿元。计划新增水田灌溉面积350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解决农村15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0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
|
作者: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