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水润京华惠民生——访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

2010-12-23

□本报记者 俞亚平 郑秋丽

  在“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就要展开宏伟蓝图的时刻,记者日前就北京市水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采访了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
  程静说,“十一五”是北京水务发展史上创新的五年、辉煌的五年。5年来,北京水务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民生水利,认真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的工作思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积极应对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挑战,不断探索、实践“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保障了安全供水,营造出和谐、亮丽的水环境,确保了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项活动的圆满举办,为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水安全保障。谈到“十二五”北京水务发展思路时,程静满怀信心地说,“十二五”北京水务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源安全保障为主线,以流域综合治理和供排水设施建设为重点,
  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以循环水务的理念,加快推进“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建设,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首都经济社会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及世界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程静用确保四个安全、实现五个率先、形成六大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七大工程、配套完善八项管理,勾勒了北京水务“十二五”发展蓝图。
  确保四个安全:一是确保水源安全,科学配置水资源,2015年再生水利用量10亿立方米,保障城乡发展用水需求;二是确保供水安全,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保障系数达到1.25,水质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区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4%以下;三是确保水环境安全,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跨省市界断面COD排放达到国家考核指标;四是确保防洪安全,保证水库、水闸安全,骨干河道防洪达标,城区和新城防洪达标。
  在全国实现“五个率先”:一是实现境内五大水系连通目标,率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目标,率先达到国际最高应用水平;三是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目标,率先达到欧盟国家治理水平;四是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目标,率先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五是实现应用推广高新技术目标,率先完成科技水务体系建设。
  形成“六大发展格局”:一是构建南水北调长江水入京,与本地10座水库、6处水源地和再生水统一配置”的水源保障格局。二是形成“城六区一网,10个新城供水网络和多个村镇集约化供水单元”的“1+10+N”的城乡供水格局。三是城六区1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8处污泥处置工程;新城25座污水处理厂,新建处理厂全部为再生水厂,形成再生水利用新格局。四是形成“一个内城水系、三大生命水网、五大水系连通、多处湖泊湿地”的水环境格局。五是形成“以水库和河道地表水保护区、新城和村镇供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资源保护格局。六是形成“上蓄、中疏、下排,积极蓄滞利用雨洪”的防洪排水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将重点建设“七大工程”:建设以应急供水为重点的调水工程,建设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为重点的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以郊区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为重点的治污工程,建设以城市积滞水治理为重点的防汛安全工程,建设以提升再生水水质为重点的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以水源地保护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以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环境工程。
  配套完善“八项管理”:将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在全社会推进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构建城乡供排水良性运营机制,保障城市涉水安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探索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基层水务管理体制,推进水务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水价体系,推行阶梯水价和“两部制”水价;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节水考核评价和水质断面考核制度。
  程静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2011年北京水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突出水资源保障中心任务,围绕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务建设运行管理重点任务的多点突破,进一步提升水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为“十二五”水务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