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携手共建绿色珠江——访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 |
|
2010-12-23 |
□本报记者 易越涛 黄猛 吴怡蓉
记者:“十一五”期间,珠江委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岳中明:“十一五”期间,珠江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发展民生水利,认真研究流域水利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建设绿色珠江,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总体目标,不断完善流域规划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实施珠治工程等治水实践,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实行防汛抗旱统一管理的流域性总指挥部——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此为抓手,全力做好流域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积极推动珠江治水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近几年,珠江委确定了哪些新的工作思路? 岳中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口增加和水污染加剧,以及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珠江流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需求与水资源保障矛盾日益突出。珠江委认真分析流域水利和自身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珠江,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不懈努力,发奋工作,使珠江既能造福人类发展,又能健康、优美,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成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保持山川秀美、碧水蓝天的典范。这一思路符合珠江实际,体现了珠江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也是珠江委在治理珠江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记者:通过这5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哪些经验? 岳中明:总结“十一五”珠江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一是必须坚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流域水利实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珠江治水思路。二是必须坚持把推进流域水利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流域水利和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把履行行政职能和做好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流域机构地位和作用。四是必须坚持把推进事业发展和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谐发展。
记者:“十二五”时期珠江委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工作重点有哪些? 岳中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珠江流域东部地区实现现代化,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江委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建设绿色珠江,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流域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切实履行河流代言人职责,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十二五”时期,珠江流域要初步形成“河川安澜、生态良好、人水和谐”的健康珠江基本框架,使近期评价指标总体达到符合健康珠江的“良好”健康级别要求。 一是积极推动流域防洪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重点地区的防洪能力,重点加强流域控制性工程、重点防洪薄弱地区防洪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高危险区的防治和重点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 二是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部解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及重要小型灌区建设,增加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大力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三是完善流域水资源供给和保障体系。按照西南五省(区、市)水源规划要求,重点解决珠江中上游云南、贵州、广西的缺水问题,优先解决城镇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以水源工程、灌区工程、三小工程为主要手段,提高重点缺水地区的供水和抗旱能力。加快流域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推进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立法,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从根本上解决好珠江河口咸潮影响问题,确保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 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水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水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加强大中型水库水资源保护;建立以省界缓冲区及重要控制综合管理为重点的流域监管体系,加强水质监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
|
作者: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