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徽省水利厅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0-12-24

强化抗灾能力 夯实基层水利

  一、坚持科学指挥调度,有效应对水旱灾害

  “十一五”期间我省水旱灾害频繁,2007年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滁河发生特大洪水,2008年冬至2009年春淮北地区发生大旱,2010年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第7次长江、淮河并发的洪水以及淮北地区严重的伏旱和秋冬旱。面对水旱灾情,我省突出“四强化、四保障”,减灾效益达1200多亿元。

  一是强化应急响应,保障防灾抗灾有序。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立足于早,超前会商,提前发布汛情、旱情预警,及时发布雨水情、汛情、墒情通告,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始终把握防灾抗灾主动权。

  二是强化联合监控,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在防御大洪水、暴雨、台风及山洪灾害中,牢固树立“生命第一,安全为天”的理念,会同气象、国土部门联合监控,科学防控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提前转移安置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保障组织发动到位。坚持落实省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省领导分重点堤防、分市县包干指导督查防汛抗旱工作。将防汛抗旱责任逐层落实到市、县、乡镇,落实到防汛抗旱准备、指挥调度、抗洪抢险、灾后恢复各个环节,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上堤进站、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抗灾救灾,生产自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是强化科学调度,保障工程效益发挥。综合运用行蓄洪区、控制性闸坝、水库、人工河道等水利工程,采取蓄、引、提、排、分等工程措施,对热点地区、敏感地带、重点工程实施“点对点”调度,全程跟踪,把握主动,有效化解灾害风险。

  二、加强基层水利建设,增强科学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厅按照固根本、强能力、可持续的原则,深入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基层水利基础,增强水利科学发展能力。

  一是组织万名干部进镇村,调研分析基层水利现状。为全面掌握全省基层水利发展现状,2010年2月至5月,我省水利系统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深入全省104个农业县(市、区),广泛开展基层水利调研。此次调研活动覆盖范围广、舆论影响大、群众评价好,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水利、关注水利、支持水利,营造了推动基层水利发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理清了基层水利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强基层水利工作的具体措施。

  二是完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水利工作机制。2010年,我省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的考核验收与奖补办法,大力推进全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省级采取奖补措施,对各地新建立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每个乡镇机构补助5万元,每个流域或区域机构(覆盖2个乡镇以上)补助10万元,并要求所在县政府按省级补助标准1:1配套。2010年全省新成立(或恢复)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45个,目前全省共有乡镇水利机构900个,占乡镇总数的70.1%。已建立的乡镇水利机构,办公场所固定,人员队伍稳定,工作职责明确,在加强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提升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强化基层水利发展基础。2009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的意见》,启动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3年实施计划。通过加强领导班子能力、人才队伍、行业基础设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规范化五项建设,大力提升依法行政、科学调度、工程管理、应急处置、为民服务、防洪保安、供水保障、行业发展八项能力。2010年我省又制定《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验收考核实施方案》,目前已组织对第一批28个县(市、区)水利(水务)局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达标的县级水利部门,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内部管理和服务基层的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发挥了加快水利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2月24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