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南水库,又名柏坡湖,因其水库的西北岸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山村——西柏坡,而闻名遐迩。库也好,湖也罢,她是河北省属第一大水库。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与岗南水库就像一对姊妹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动人画卷。
一
岗南水库是治理滹沱河和开发水资源的一项较大的工程,也是根治海河的主要工程之一。修建水库时,坝址设计选择三处,从科学与效益上比较,岗南最为适宜。但是,老区人民将为此继续作出贡献和牺牲,仅淹没需要搬迁的村庄就有数十个,其中就包括党中央、毛主席曾经战斗生活过的西柏坡村。对此,平山县一位知情的老人对伟人关于坝址确定的回忆让人们倍感亲切。他说,岗南水库的坝址是毛主席亲自确定的。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民群众乐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我毛泽东有什么权力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呢!根治水患,造福后代,其乐无穷么!就在平山县西岗南村筑坝建水库。岗南水库的建设也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1959年6月7日,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曾亲临工地视察。
岗南水库于1958年3月动工兴建,1959年拦洪,1962年停工待建,1966年续建,1978年扩建加固,2003年除险加固后达到现状规模。建设高潮时,建设大军高达11万多人。在施工条件艰苦、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建设者凭着一股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用一副副扁担、一辆辆小拉车,硬是用肩挑人拉,动用1200万立方米的土料,筑起了拦河大坝,建成了河北境内最大的人工湖。
二
岗南水利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电站及二坝调节池等组成,总库容17.04亿立方米,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发电。她不仅是河北省实现“四保”防洪战略目标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河北省向首都北京应急供水水源地之一。建库以来,水库已累计向下游供水350亿立方米,其中向石家庄市供水8亿立方米,对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岗南水库效益是多方面的,历经1963年8月、1988年8月和1996年8月三次较大洪水考验,在上级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科学合理调度,对缓解下游水利工程的压力,抵御洪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经水利专家估算,仅“96·8”洪水期间,岗南水库就可减少下游直接经济损失150亿元以上。
为了水库的持续发展,新一代水库管理者制定了“碧水绿地”规划,用先进的理念、亲水的治水思路和现代化的技术大手笔描绘着水库发展的蓝图。
2003年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后,投资600万元的岗南水库自动化控制完善和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提升了岗南水库现代化管理水平,彻底摆脱了多年来依靠人工管理和监测的历史。构建了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卫星云图系统、水库多元信息仿真系统(电子沙盘)、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网络、防汛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这些先进的自动化管理设备和手段,使水库管理者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更好地管理水库,服务社会。
1996年10月库区管理范围内55.53平方公里的土地确权划界工作完成,制定了库区绿化规划。目前,库区周边种植有国槐、千头椿、火炬树、桧柏、香花槐、杨树、柳树等乔木,有冬青、金叶女贞、黄杨、红叶小檗、丹麦草、连翘、月季等花卉,形成了一个绿色长廊,对水源地形成有力的保护。水库由于绿化工作突出,曾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也因为水质优良,水库被国家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用水源地,并连续3年为首都北京供水近3亿立方米。
三
寒来暑往,光阴飞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岗南水库已走过53个春秋。53年来,岗南水库以宽广的胸襟,肩负着保卫京津、保卫铁路和通信干线、保卫油田和省会石家庄的重任;护卫着下游159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座城市3000万人民的安全;哺育着300多万亩农田,供给着千万人口的饮用水。
今天,当游客来到岗南水库,登上巍巍的大坝举目远眺,群山环抱,峰峦起伏,碧波荡漾,对岸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绿树掩映。可以相信,在科学治水思路的指引下,岗南水库一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她必将成为既有水利工程的稳重,又有水利文化的内涵;既是防洪保安屏障,又是亮丽风景线的水利工程典范,成为彰显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