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根据水利部党校教学计划,2011年春季处级干部进修班一行30名学员,赴延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与水利改革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感受延安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1935年10月—1948年3月)创造了辉煌业绩。在延安,学员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和七大会议旧址,参观了抗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和洛川会议旧址等。聆听了延安干部学院两位知名教授所作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延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主题报告。
延安的革命传统教育,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净化了心灵,锻炼了党性,汲取了力量。可以说,延安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社会实践另一个重点内容是考察水利改革发展。学员们通过参观、考察,对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事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沿途还参观了壶口瀑布,拜谒了黄帝陵。
在延安,学员们被延安精神所感动,一次次唱起具有延安革命特色的红色歌曲;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学员们和讲解员一起唱起了《南泥湾》;面对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学员们用一曲激昂、嘹亮的《黄河大合唱》,表达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的赞颂;在主题报告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讲解现场,学员们的掌声经久不息。歌声和掌声的背后,是学员们一路感受、感悟、感恩的心声。
考察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收获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派出机构,代表黄委行使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监督、科研、示范、管理职能和水政、水资源、河道管理职能,水土保持业务范围涉及黄河流域9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和新疆自治区,水政、水资源及河道管理范围涉及黄河上中游6省区4200公里黄河干流和2400公里跨省区重点支流。黄河上中游地区是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区,由于自然、地质和人为的作用,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完成了20多项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多项专项规划,实施了流域国家级重点监督区、预防保护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完成了600多项国家治黄重大课题和水土保持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试点小流域、治沟骨干工程专项、国债项目、生态县建设、退耕还林(草)、“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等十多项涉及不同类型区、覆盖范围大的水土保持重点示范项目,重点开展了黄土高原淤地坝、“数字黄土高原”、“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等,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截至2010年年底,全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千米,年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多吨,为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对延安13年辉煌业绩和历史贡献的认识
延安13年的辉煌体现在延安时代完成了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业。长征到达延安的红军不足8000人,就是在这样内外交困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实现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维护了全民族抗战大局,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爆发后,我们党团结一致,仅用一年半时间,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取得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胜利。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延安13年,形成了完整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并在七大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成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延安13年,在总结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克服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会议,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认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全党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这为毛泽东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和智慧提供了舞台,为他处理错综复杂矛盾,指挥弱小兵力战胜强大敌人,取得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领导和干部人才。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在全党范围开展在职干部学习运动,创办了抗大、中央党校、延安大学等数十所干部院校,数万青年成长为中国革命的栋梁人才,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延安成为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向往的圣地。
全面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
延安13年,我们党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厉行新民主主义政治,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创造了“三三制”的执政体制,建设民主政治,实行普遍、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展了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教育,提高边区人民文化水平;厉行廉洁政治,严格执法,防范腐败侵蚀政权肌体,将根据地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廉洁政府,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
在革命斗争中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13年,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容的延安精神。
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延安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包括了整风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内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越突出,越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共产党人就应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们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贯彻落实中央水利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为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
当前的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重叠。解决当前的经济社会矛盾,就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水利工作者应全力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等工作。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解决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各种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本领,坚持做到:有正确的立场、有民主的精神、有调查研究的作风、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境界、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作为水利工作者,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解决实际水利问题的能力。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动摇。
延安13年,我们党在艰苦奋斗中起家,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突出的特征。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加强修养、锻炼党性,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更要杜绝贪污腐化,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干干净净为党和人民做好服务并作出应有贡献。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继承和发扬,比如干部队伍建设、严明的政治纪律等。
革命传统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延安之行的收获就是延安精神让我们有了一次心灵触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既能保证党员干部人生道路不会发生偏差,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贡献。(延安考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