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坚守防汛一线
“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我们就有‘主心骨’,身边有了活生生的学习标杆,我们干好工作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枢纽安全度汛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三门峡枢纽局工程管理分局奋战在防汛一线的职工感慨地说。在备汛中,有一群人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12名佩戴党徽的运行分场共产党员。他们响亮地喊出了一句话:“我是党员!”
这12名党员所在的运行党支部奋战在防汛最前沿,承担着枢纽工程15台套大型防汛暨清污设备的运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的全部工作,同时承担着26个防洪泄流孔洞闸门启闭的重要任务。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并运用“二一一”工作法和“五个三”的管理措施,带领职工努力工作,全面落实在各项生产任务,为枢纽平安度汛和黄河安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员一面旗
“机车走行部件、传动润滑部件、设备电气设施等,这些关键部位要仔细检查,从查缺、消缺到再查各环节决不能放松。”三门峡枢纽局工程管理分局运行分场党支部书记、分场主任林辉在备汛期间,几乎天天这样提醒维护班及运行值班的职工。
备汛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枢纽防汛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分场领导每天都要检查,并适时定出检查任务。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每一个消除缺陷项目结束后,必须经过设备责任人自检、班值长检查、分场技术人员和分场半月考核检查,层层把关,确保每一台设备维护保养质量。
在黄河“七下八上”的防汛主汛期,党员职工要忍受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在门机室里频繁启闭操作,有时一天竟达十几个小时之多;在浑水发电的清污现场,要24小时不停连轴转,人均加班近百次,有的同志甚至20余天不回家。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分场党员拼搏向上的动力。共产党员、维护班班长王伟随的父亲病了,他舍小家,顾大家,连续加班加点在工地;共产党员张卫兵,父亲长期有病,多少次都是在工作岗位上被通知到医院,也没能在老人的病床前尽孝心;杨文东的母亲患脑血栓致瘫痪在床,他也因防汛的需要,没有耽误一天工作,把照顾老人的担子交给家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当先锋,他们在劳动竞赛里相互赛跑,不辜负上级党委的重托,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仅2010年,这个只有40人的分场,完成防汛消缺项目52项,完成机车保养、维护910处,同时承担项目管理、零星加工、维护、改造、更新、施工配合等30余项工作,消灭了防汛工作中的一个个“拦路虎”,老化的防汛设施、设备一次次焕发青春,时刻以最佳的状态迎战洪水,解除险情。
“五个三”和“二一一”
备汛开始,在“党员先锋工程”中,涌现了爱学习、精通业务的党员,能吃苦、讲奉献的党员,善钻研、大胆创新的党员,为提高分场整个队伍素质起到了表率作用。
分场党员们创立了“五个三”制度和“二一一”工作法。“五个三”制度:“三早”原则备汛,即早动员,早着手,早准备;“三确保”原则防汛,即确保分局提出的“提得开、关得住、测得准、信息畅”的工作目标,确保防汛工作3个百分之百的实现,确保黄河安澜,实现安全度汛;“三想”工作模式管理,即想一想怎样做好工作日志,想一想怎样学好业务技术,想一想怎样干好本职工作。“三明确”工作方法督促,即明确工作内容,明确任务完成时间,明确项目负责人。念好防汛工作“严”“防”“查”三字经。
“二一一”工作法,即每月两次检查、一次督促、一次考核,做到从生产到安全,从设备维护到消缺完成,从设备保养到环境卫生,从日常管理到党工团工作,从学习到宣传,从各项记录到交接班情况,做到常检查、常考核、常总结、常整改。
“四化”准则
分场党员们分析了今夏面临的防汛形势和任务,牢固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安全生产观念,坚持用“早、细、严、实、小”的工作思路,引领备汛工作高一格、严一档,带领职工实现防汛设备可调率、完好率100%,执行上级调度指令准确率100%的防汛目标。
规定动作标准化。党员们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去做,不断巩固和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和培养一茬茬职工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服从命令,接受指挥,严谨细致,不走样。
自选动作科学化。党员立足岗位创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务求实效。
职工感情家庭化。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加强分场职工之间的沟通和团结,一人有事大家帮,在单位积极营造家的氛围,培养亲密无间的团队精神。
攻坚克难经常化。党员主动负责,带领分场职工把攻坚克难融入日常工作,化为自觉行动。
这“四化”既是分场党员的准则,也是分场各方面工作的现实写照。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