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处长秦新国(左二)到帮扶村队检查落实新打机电井的情况
天山以它千年不变的面孔述说着刚强和梦想,皑皑白雪是它节日的盛装。精河发源于天山北坡婆罗科努山,被奉为精神之河,有一种天山的高度和白雪的纯度,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个谷穗般饱满的故事。
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处长、党支部书记秦新国,自2005年6月调入精河县水利管理处以来,用一个军人的作风和情怀,经营和管理着水利管理单位,演绎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这里只有铁的纪律和铁打的兵
精河南干渠还有15天就要进入用水高峰期。精河南干渠基本沿等高线布置,渠线距山脚2-10公里不等,沿途穿越几十条洪沟,天山雪水动静不羁的个性给防汛抗洪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是汛前的一次练兵,这是一年一度的大练兵。秦新国身着迷彩装,黝黑的面孔有着岩石般分明的棱角,目如闪电,声如洪钟:“这里只有铁的纪律和铁打的兵!”
太阳是一副炙热的面孔。职工每天30分钟的军姿站立:两肩自然下垂并稍向外张,挺胸收腹。两腿并拢,脚后跟并拢,脚尖张开60度。五指并拢,中指紧贴裤缝,身体稍向前倾,双眼平视前方。汗珠夹杂着眼泪,从额头、眼角、嘴巴、脖颈……顺流而下,脚板疼得像赤脚踩在戈壁石上。30分钟过去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职工没有一个退缩,他们像矗立在渠道边的工程界碑,坚定而顽强。
每天10公里的行军拉练,整齐的步伐,高亢的军歌……
秦新国1984年入伍,1987年7月入党。问起部队生活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铁打的纪律和服从命令的天职。”
正是这种严密的纪律作保障,精河南干渠连续10年安全运行,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有效地保证了精河县各类农作物灌溉用水的需要。
精河县水管处机关办公室是对外服务的窗口,秦新国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和挂牌服务制度,水管处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荣获“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就在秦新国被任命为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处长不到一年的时间,赶上了水管体制改革,这可是烫山芋啊!
逃避不是他的性格。下基层调研,征求中层干部意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从岗位设置到改制方案的无数次修改,再到笔试、民主测评、面试评分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参与,慎重考虑,公平、公正、公开是水管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半年时间里他没有睡上一个踏实觉,每天最早一个上班,最晚一个下班。一段时间,他嗓子沙哑,嘴角起泡。竞聘上岗考试结束后,他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他对每个人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希望你们也理解我,我只能严格按照改制的方案,每一轮的成绩张榜公布,上有组织纪检部门的监督,下有300多双眼睛看着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啊!”顶着重压,精河县水管体制改革圆满结束,并顺利通过上级各相关部门的验收。
改制后的水管单位驶入“快车道”。水费回收率年年达到100%,300多名职工的工资按时发放,社会保险费用按时足额缴纳。
几年来,投入了近千万的水费作为地方配套资金,稳步开展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工程管理上实现了“建管并重”的目标。灌区内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得到改善,灌区的引水能力由改造前27.5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现在的38立方米每秒,渠系水利用率由改造前的0.54提高到现在的0.62。水管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也有很大的改变。2006年,精河县水利管理处被评为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秦新国常说:“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办公楼的大厅里,有这样醒目的一条标语:对待水管工作“零距离”,对待农民群众“近距离”,对待个人利益“远距离”。他高举党员这面鲜红的旗帜,在党员队伍和水管职工中开展了“连心工程”“距离工程”等系列活动。
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当面征求职工意见,倾听职工心声,采纳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
阿合其农场13队是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党支部开展“连心工程”的帮建服务单位,结合水管部门的实际,水管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要求,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为13队投资近30万元,新打机电井一座,架设高压电线1.6公里,并配置了高压计量箱、变压器、水泵等,满足了该村1000亩地的加压滴灌用水需要。2007年夏灌前,投资1万余元清淤渠道1.5公里。2010年春季,由于气候原因,13队部分农田翻碱严重,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党支部投资1.2万元清淤排水渠860米以冲碱,还为13队文化室捐赠了200本农业科技图书,每年冬季捐赠5吨取暖用煤,为困难户窦顺茂捐款3750元等。在农忙季节,组织职工义务为13队解放棉苗和拾棉。
同时,积极搞好社区共建活动。2009年投入资金1万元,帮助社区建立了绿色科普网吧,2010年又投入资金5000元,帮助社区改善办公场所及居民活动环境,并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共建和谐新家园”的活动。全处32名党员中25名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下基层、入社区。组成11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进入小区、楼院、巷道、工地、学校等场所,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全民免费读书周、端午节送粽子、美化家园、治安维护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活动。
严格目标考核制度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党支部严密的监督约束机制,就为源头的活水。
秦新国在水管系统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水费收取标准,严禁职工在收取水费时打白条,统一使用水管处印制的水费专用收据和地税局的供水专用发票,并且将收据和发票样式公布于各村公布栏,收费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对外公布了监督电话,在各乡镇设置了7个举报箱,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承诺在接到举报电话10日内查清事故原因并予以解决。
党支部内设立纪检委员,成立了灌溉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水管站的分水、配水、收费、开具发票等环节进行抽查。
为把行风评议工作引向深入,党支部已连续3年开展了作风评议活动,发放评议表3万余份,认真查找水管系统在职工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水户对供水单位的信任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每年精河县水利管理处都对各支渠计量点统一整修量水标准断面,统一描刻水尺,并全部进行流量复测,张榜公布各支渠流量关系表,杜绝缺斤少两,严格执行“四公开、一监督”制度。
最大限度改善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
这几天,已经退休多年的曹致喜大叔,连走路都在哼着小曲,高兴地招呼着家属院里的大叔和大妈们:“走,到我们的活动室打乒乓球去!”那幸福和满足的表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原来,曹大叔刚刚拿上了新建的老年活动室的钥匙。装修一新的老年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球、象棋、跳棋、麻将、扑克牌等文体用品,退休职工们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爱好。天气稍凉一些,老年活动室最大的那一间就变成了大叔大妈们的舞蹈间,秧歌舞、健美操……红衫绿袖间,大叔大妈们以曼妙的舞姿尽情抒写着美好的夕阳年华。
最大限度地改善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精河县水管处党支部书记秦新国上任时的想法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
5年来,他说到也做到了。新建了5幢家属楼,家属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飘香,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绝大多数职工的住房问题彻底解决。同时,对下属10个水管站和下天吉水库管理站的站房和值班站点全部进行了翻新和新建。职工居住和工作环境得以改善,一线水管职工没有了后顾之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连续5年,精河县水利管理处党支部被评为“精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自治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秦新国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精河县优秀共产党员”和“精神文明建设带头人”。他就像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播撒一片绿阴和希望。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