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恪尽职守 笑对死神
——记湖北漳河四干渠职工杨平

2011-06-20

2010年10月,杨平(左二)在进行闸门操作技术实地培训  

    杨平是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四干渠管理处工程科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笑对死神,直到55岁生命陨落。他短暂的人生书写了奉献的高度。

  笑对病魔 坚守岗位

  2010年6月,杨平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已到晚期,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想到就要离开挚爱的水利工作和深爱的家人、同事、朋友们,他内心十分痛苦。他珍惜最后的人生时光,想为单位多做点事,他决定坚守最后一班岗。家属力劝他赶紧停止工作去治疗,他拒绝了。经不住他一再坚持,他的家属只得忍痛答应,并守住了他身患癌症的秘密。直到2011年元旦,他因疼痛无法正常上下楼,才不得不住院。这时,同事们才知道,在他们身边一如既往投入工作的杨平,原来一直忍着病痛的折磨。大家感叹不已,无不动容。

  2010年6月,农业灌溉期间,他和同事们一起顶烈日、冒酷暑,到灌溉一线测流、收集资料。8月,他着手汇编了职工技术培训资料《水闸螺杆式启闭机部分》。10月初,他主讲了这一课程,并到水闸闸房现场讲解水闸实际操作技能。大家学习热情很高,踊跃提问,他一一耐心解答。同事回忆,讲课途中,他因身体原因,一时讲不出话来,他对大家说:“对不起,我坐着给大家讲一会儿。”他坐下来缓了一口气又开始讲。大家看到他戴着颈托,关心地问他,他只轻描淡写地说颈椎不舒服。

  龙泉水电站修建之始,原供货商在交货时没有提供电站电气原理图和接线端子图。为方便电站正常运行和维修,10月中旬,受处总支委托,他和电站同事一起着手龙泉水电站的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荆州水校机电排灌专业毕业的杨平对电站业务很熟悉,他和同事花了一周时间,在龙泉电站用万用表一段一段现场实测线路,对各种电器原件及回路进行认真测试,然后手工绘图。回到管理处,他又花了一周的时间,手把手地教同事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软件绘制图纸,整理归纳,编制了一套完整的《龙泉电站电气原理图》,得到了处领导的充分肯定,这套图纸作为龙泉水电站重要的原始资料被永久保存。同时经过他的认真指导,电站成长起一批工作骨干。

  爱岗敬业 贡献突出

  说起杨平,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说他是单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对待工作,他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个破解工作难题的能手,对漳河四干渠水利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完成四干渠渠系水工建筑物电子档案的编制工作。漳河四干渠全长174.05公里,沿渠水工建筑物众多,既有大型建筑物如隧洞、渡槽等,也有放水涵闸等小型建筑物。为实现工程管理信息规范化、现代化,2007年年初,管理处组织专人开展渠系水工建筑物电子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当时杨平任主编,为收集第一手资料,他经常搭车或骑摩托车到各管理段渠道拍照,不顾天气炎热、风吹日晒、蚊虫叮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当他发现有漏掉的就又去收集。历时近1年,于2007年年底完成了电子档案的编辑工作。整个电子档案将渠系中的每一处建筑物均设置独立页面,页面上布有相关图片、技术参数、建设年代等文字记载,共收录各类水工建筑物约523处,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图文并茂,查阅便捷,可实现远程共享。既便于工程资料集中管理,又为查找各类工程数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漳河四干渠率先建立渠系水工建筑物电子档案的工作受到肯定,获得了管理局的奖励。

  主编《漳河四干渠工程运行管理手册》。2008年初,漳河四干渠又积极组织专人,开始了《漳河四干渠工程运行管理手册》编辑工作。杨平同样任主编,有时为赶进度,他和同事们节假日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在经过细致、扎实的基础数据采集、图片收集、工程测量及认真校核审定等工作后,于2009年11月完成了手册的编撰刊印工作。该手册对漳河四干渠的工程管理、工程维护、运行调度以及续建配套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起到工具书的作用。在2010年漳河四干渠档案升省AA级达标工作中,该手册受到了荆门档案局考评小组的高度称赞,并被当场收编,作为荆门市的档案研究成果陈列在市档案馆。

  完成苏畈水电站技术改造。2010年下半年他负责设计了苏畈电站的引水闸电器自动控制装置,并用于快速停机的后备保护,改变了人工手摇阀门费时费工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机组运行安全性。在苏畈电站并网发电期间,主持检修排除了水轮机出力不足的故障,处理了该电站变压器漏油问题,提出了为变压器安装防护栏的建议,消除了该电站的重大安全隐患。

  作为单位业务骨干,杨平还多次受单位委派,出任工程施工监理。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总是圆满完成交办的工作,受到了工程各方的认可和赞赏。他曾多次荣获漳河局、漳河四干渠处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多才多艺 热爱生活

  杨平爱学习。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在工作中边学边干,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技术人才。2002年,他在担任长江干堤整治加固工程施工监理时,刻苦钻研,硬是学会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学会了制表、文字处理。后来为制作工程电子档案,他又学会了用演示文件软件制作。在工作中,他还和同事一起钻研技术,获得了刀型闸门、无锁防盗涵闸启新机两项实用新型技术国家专利。

  杨平热爱生活。他爱好打篮球,更擅长二胡、笛子、电子琴等多种乐器。2005年经过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荆门分会场筹委会的严格筛选,他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参加了荆门市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的演出,他担任群体二胡演奏。该剧目荣获了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在荆门城乡公演200多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2006年11月,该剧参加了“极目楚天舒——北京·湖北文化周”展演,11月26日、2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两场,受到了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杨平分别获得荆门分会场筹委会和荆门市艺术剧院颁发的荣誉证书。

  2010年6月下旬,为喜迎建党89周年,漳河四干渠选送人员参加管理局廉政演讲比赛,他应邀参加了对参赛同事的指导工作。期间他逐词逐句地听并示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四干渠分别取得诗朗诵第一名、演讲第三名的佳绩。

  平时闲暇时,杨平喜欢下载名曲作为配乐,自己拉二胡演奏,用数码相机录制下来,然后上传到电脑,自娱自乐。他还喜欢骑着摩托车带着家人去旅游。在小儿子出生时他戒了烟,从此再没抽过。他视继女如己出,女儿读高中三年,他风雨无阻,每天晚上接女儿回家。女儿对妈妈说:“这世上我只有一个爸爸,他就是杨平,参加工作后我要好好孝敬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还记得给儿女过生日。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儿女心中的好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工作生活中,他对同事以诚相待,热情随和,乐于助人。他爱人含泪说:“在他得知自己病情后,几乎是哀求我,要我给他机会,让他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为大家做点什么,能活一天,就好好过一天。”

  2011年2月15日凌晨,他静静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勤于学习、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们。

    来源:中国水利报

邓天梅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