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五河“活词典”
——记安徽五河县水利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徐建

2011-06-20

徐建(前排左二)在介绍淮水北调取水口情况  

    徐建是安徽省五河县水利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2010年徐建被评为安徽省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劳动模范,他还曾获得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抗洪先进个人”和市县党组织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活词典”是五河水利人对徐建亲昵的称呼。徐建对五河县的历史沿革和水利地形非常熟悉。五河的水系、河流、旱涝地,以及全县的堤坝、涵闸、水库、泵站、路桥和100多个涵洞在他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幅活地图,他随时可以画出方位来,甚至对全县主要堤防的长度、高程,大中型涵闸的闸孔尺寸、底板高程、流量及重要排灌站的装机台数、千瓦数都了然在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五河县发生的几次大的洪涝灾害的水位、涝害损失、出险地点、险情处理等,他都一清二楚。

  作为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他对五河历次的水利改革和发展,以及干部队伍的变化和机构沿革都能说出“子丑寅卯”。对水利局机关干部和职工家住哪里,家庭生活状况和幸福指数,他都了如指掌。他对长年坚守在水利站和涵闸的职工尤为关心,职工叫什么名字,职工的电话号码都烂熟于心。徐建还经常来到职工中间嘘寒问暖,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

  徐建练就成“活词典”还得从他毕业时说起。1982年,19岁的徐建从安徽水校毕业,校方推荐他到省水利厅做文秘工作,然而徐建婉言谢绝了,坚决要求到农村去。徐建说:“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不可能筑起雄伟的大坝,在城市的繁华商场里也不可能围起浩瀚的水库。我的专业是水利,在农村能派上大用场,只有在风口浪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校方尊重他的选择,把他分配到五河县水利局。

  他很快记熟了五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境内因有淮河、浍河、沱河、漴河、潼河5条河流汇集,因而得名“五河”。全县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大小湖泊水库百余座,星罗棋布,虽地处淮北,却宛若江南。五河是皖北地区有名的“粮仓”,每年给国家提供商品粮近百万吨,这得益于它丰沛的水量。但由于受淮河水系的影响,它成了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

  徐建在学中干,干中学。每天天不亮,他就在站上测量、记录,天黑了还在站里搞设计、计算,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参与,仿佛是一台不停歇的机器。

  在担任水利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之后,徐建更加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工作更是认真负责。2003年春末夏初,徐建像往年一样根据入夏以来反常的天气形势分析,预测可能发生与1991年相类似的大洪水。于是他早早带领防汛办的人员深入全县每一处险工险段,查隐患,制定维修加固措施,力求使每一处险工都能在大汛到来之前被排除。在检查北淝河河道时发现,蚌明高速公路某施工标段,施工方未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扒开洪湾圩堤,并搭建了指挥部,侵占堵塞北淝河河道。徐建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劝阻施工单位换地方,可是施工单位不买账。无奈徐建一方面和施工单位严正交涉,指出他们的行为已违反了《防洪法》,不搬迁就要进入司法程序;另一方面向市县领导汇报,并到市防指、市交通局申明利害关系,终于迫使施工单位及时将毁坏堤防封堵,将这一重大隐患消除。事实证明徐建的正确。7月9日,大洪水来临,必须在淝南圩行洪,若不是徐建的认真和执著,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汛期紧张时,徐建这个“活词典”发挥了大作用,对市县领导不但有问必答,而且还有应对的办法。所以县委县政府在发布的一系列重大指挥、调度命令前,总要听听他对汛情的预测、评估、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发布。2007年7月3日,全县境内下大雨,水位猛涨,临北、毛滩等沿淮4个生产圩内,涝灾严重,徐建根据上下游水位以及流域阴雨资料,认真分析、推算、论证,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时放弃4个生产圩,不作无效投入,抢险人员迅速撤离。第二天,水情态势发展正如他所料,7月4日夜,临北、毛滩等生产圩相继漫顶溃堤。因科学调度及时,沿淮生产圩无一人伤亡,无较大的财产损失。

  在第二次洪峰到来的前两天,他与专家组认真分析淮干各水文站的水情后,准确预测出本次洪峰五河站水位不会超过19.2米。他建议县委县政府下决心严防死守。为保两行洪区4万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县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果断决策,动员群众及解放军官兵,全面加固临北段堤防和香浮段堤防,力保19.20米水位以下不溃堤。7月10日,淮河二次洪峰通过五河,五河站最高水位19.15米,五河淮北大堤段未出现大的险情,两行洪堤挺过了“一劫”。

侯金波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