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抗旱寻水当先锋
——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水务局坡脚水务站站长敖启才

2011-06-20

  敖启才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水务局坡脚水务站站长,从事水务工作27年。2010年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他主动承担起寻找水源的任务,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一门心思地为当地群众能有水喝而奔波于灾区的村村寨寨,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寻找新的水源点。凭着多年从事水务工作的经验和当地村民提供的线索,1个多月里,他为坡脚镇成功找到了8个水源点,解决了8519人、3042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即将退休 勇挑寻水重担

  敖启才家住坡脚镇水淹坝村,家里有父母、小孩、妻子和他,共5口人,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太好,妻子又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指望他一个人。可自从他挑起找水任务后,对家里的照顾就越来越少。特别是旱情加剧后,为了寻找更多的地下水源点,他埋头找水,一个多月都没有回过一次家,几次从家门口路过也没来得及回去看看。家里的老人很理解他的工作,从来没有怪过他,还很支持他的工作,得知他冒着危险找水,老人十分担心。

  长期以来,坡脚镇都是缺水较为严重的地区,这样的干旱,对坡脚镇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干旱致使全镇大多数村寨的人畜饮水告急,受灾人口达1.53万人,受灾大牲畜达8789头,农作物受灾面积1.59万亩,成灾1.37万亩,绝收0.55万亩。看到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身为水务站站长的敖启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灾区将灾害损失程度尽量降到最低,他一直都在努力地寻找新的地下水源。本来再干两年就退休的敖启才没必要这样拼命,但是为了早日战胜这百年一遇的旱灾,为了帮助群众早点找到水源,遇到危险时,他总是自己先上。有人说他很傻,他却说:“我是水务人,如今群众有难,我为灾区群众做点事情,再苦、再累、再危险都值得。”朴素的话道出了敖启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危机四伏 难阻进洞寻水

  坡脚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众多。大旱袭来,饮水告急,敖启才把目光聚焦到地下。到地下找水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大水井村小组一位村民告诉敖启才,在村子偏南5公里的位置有一个偏僻的溶洞。听到这个消息,敖启才兴奋起来,准备组织人员进洞寻找水源。但村民告诉他,溶洞幽暗潮湿,大概有几十米深,几十年来很少有人敢下去,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曾经有过胆大的年轻人下去过,没下去几米就被吓回来了,说是看见了大蟒蛇。听了这番话,敖启才不但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坚定地说:“既然溶洞里很危险,就不让村民进去了,我先进去吧!”敖启才的勇敢,感染了村民,他们主动请缨一起去。

  敖启才和另外几个村民一起拿着绳索,带着探灯,步行5公里多路,来到溶洞口。在洞口站着往下看,溶洞深不见底,站到洞口腿都有点发软,别说是下去找水了。敖启才没有退却,他在洞口观察了一下地形后,把绳子系在自己的身上,第一个身先士卒下洞。看到敖启才的勇敢,另外3个村民也紧跟着下去了。沿着洞壁一直慢慢地往下,他感觉到越来越冷,不一会儿的工夫已下去了10多米,30分钟过后,敖启才和村民来到一块岩石上,发现有一条暗河,水流量很大。这让他们几个很是高兴,恨不得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洞上边的村民。就在这时,另外3个村民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为了乡亲们的安全,敖启才非常果断,赶紧叫他们先上去,他自己最后一个上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守在洞口的村民们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30分钟后,满脸喜色的敖启才走出洞口,大声宣告:“乡亲们,我们找到水了!”可离开洞口刚走5米左右,敖启才就晕倒在地,这下可把乡亲们吓坏了,他们赶紧把他送到镇上医院。在医院,医生叮嘱:“要注意多休息。”可他在医院待了两天就待不住了,又回到镇上继续着他的找水工作。

  攻坚克难 引来生命之水

  下坝村委会老旧寨村地处喀斯特山区,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早已使该村人畜饮水告急。敖启才和几个村民带着工具、顶着烈日来到下坝村委会老旧寨寻找水源,沿着羊肠小道下山,穿过一片荒芜的农田,来到一处岩壁。这里地势陡峭,在岩底有一个直径约2米的溶洞,这个洞是一个斜坡,以前有水从这里流出来。持续的干旱,已经没有水流的痕迹了。要想从里边把水引出来,首要任务就是得有人把水泵放到洞里去,由于这个洞是一个斜坡,而且倾斜度相当大,稍有不慎便会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人下去要走10多米远,才能把水泵放到暗河里抽水。敖启才想都没有想,第一个站出来说自己先下去。第一次下去抽水,敖启才把水泵弄掉了一个,听见“扑通”一声,站在旁边的村民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第二次他用绳子绑着自己慢慢地滑下去,直到把水泵放下去、抽出水来为止。这个供水点已解决89户383人、183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来源:中国水利报

田发松 王余明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