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桃李芬芳的3月,冬消雪融,春暖花开,湖北省荆州长江两岸堤防到处洋溢着欢悦温馨的气息。当护堤杨柳的树叶中飘扬出动人的歌声,回旋在人们的耳畔时;当碧绿的护坡小草映入眼帘,洗涤人们的心灵时;当亮丽的管理段庭院以秀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在呵护江堤的整洁美丽?是她们,湖北省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江陵分局堤防女工。
长江两岸的“水上长城”,活跃着这样一支巾帼之旅。在她们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有一种不让须眉的豪气。她们不畏坚险,勤奋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在近千公里“绿色屏障”上形成一道绮丽的景观。她们以自己特有的魅力,无比骄傲地坚守在长江堤防这道钢铁防线上。
黄昌凤:率先垂范 勇挑重担
2004年,水管体制改革的东风吹遍全国大江南北,荆州市长江河道系统也进行了深层次的堤防管理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辞退掉原有群众管养员,由基层人员直接上堤从事堤防养护工作。当年,黄昌凤已46岁,本可留在机关,她却主动申请,走出办公室,成为松滋堤防管理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女同志,并承担了管理难度最大的城区段。在这之前,黄昌凤先后担任过总机话务员、招待所服务员、仓库保管员和出纳会计,她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以精细的作风和勤勉的态度,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在体制变动时要发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黄昌凤选择了下基层一线,一干就是7年多。她所管辖的堤段总长为5240米,这段堤涉及两个村和一个集镇,每天江堤上有近500头牲畜和近3000人的往返流量,管理难度大。为了管理好这段堤,她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总是起早摸黑在江堤上劳作、巡查。她每天骑自行车跑40公里,基本上一月换一次车胎,半年换一次中心轴,已骑坏了两辆自行车。7年多来累计巡堤长度近10万公里。在旁人看来,江堤只是在抵御洪水时才发挥作用,平时没什么事可做,而黄昌凤坚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干出名堂来。”在她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本账:3条虹吸管、6座防汛砂石料仓、1.1万株防护林、1.3万株防浪林、10亩橘园、10亩苗圃园,这一桩桩、一件件,她如数家珍,用细心和勤苦,千方百计维护好这些设施。好几次她骑车巡堤摔伤,但从来没有怨言,从不放弃,她几乎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这段江堤之中,她从平凡的工作中获得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005年以来,她先后两次获得长江河道管理局标兵、荆州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荆州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陈永珍:赤诚情怀 任劳任怨
陈永珍是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江陵分局基层管理段的一名普通干部,这个分局管理着荆江大堤的特险段,防洪任务很艰巨。陈永珍获得的荣誉很多: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荆州市特等劳动模范、荆州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巾帼女杰、荆州市三八红旗手、江陵县三八红旗手、湖北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标兵、荆州市河道管理局标兵等,而她看这些荣誉的目光总是淡淡的,看一眼鲜红的奖状就离开了。
女同志事业心再强,回到家还得当妻子和母亲。令她最内疚的是,长年累月加班加点,没有时间照顾好孩子和家庭。有一次,为了抢在植树节前完成防护林营造任务,她很早就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调树苗,下午很晚她才回家,看见孩子全身湿透坐在门口,孩子没带钥匙不能进家门。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孩子看见她,大声地哭起来:“妈妈,你去哪了,我还是早上在外面吃了点东西,中午回家没有人又去上学了,我肚子饿坏了。”陈永珍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由于工作需要,上级领导将她调到离家65公里远的地方任职。她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怕照顾不好家庭,怕上堤劳动被人笑话,怕太阳晒黑了皮肤。但静下心来一想:“自己是共产党员,要带头。”吃苦耐劳、永不服输是陈永珍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打造的形象。她日夜操劳在偏远的基层管理段,上堤带头劳动,带领职工养护堤防。
有一次,她放假回家一看,心都凉了。家中杯盘狼藉,被子掉在地上,方便面袋子到处都是,洗衣机内衣服成堆,眼前的一切让她很不是滋味。还有一次,她的父亲因帮她上堤除杂草,劳累过度被送进了医院,她当时正在进行堤防管理检查,直到检查完后才赶往医院。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得知此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责备她,她无言以对。
清除坡面杂草、清理堤身垃圾、清扫牛粪的活最脏,她总是抢着干。为了堤防的坚固完整,对乱填、乱挖、乱堆、乱埋、乱搭、乱建、乱砍、乱烧等违章行为,她大胆泼辣,不惧威胁辱骂,敢于严格执法,不怕得罪人,她是一名荆堤卫士。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