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处钻探工人、党员李占国,自1977年参加工作起,他始终与大地为伴。从一个农工,到一个钻工,33年来,他的青春伴随着钻探进尺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逝去。如今他已两鬓斑白、年过半百,依然坚守在外业一线,担任岩土处钻探一队队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几乎年年被评为院先进生产者,2000年被评为钻探技师,200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钻探队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院“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他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光荣称号。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李占国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了水利系统办的泥河青年点务农。1979年,19岁的李占国招工来到了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成为地质勘探队的一名钻探工人。水利水电勘测外业工作是艰苦的,特别是承担初步设计阶段的钻探任务就更艰苦。工作地点往往荒无人烟,山高、谷深,远离村庄。他们住在支在钻孔附近的帐蓬里,喝河水。下雨时,河水变混不能喝,他们就用大桶沉淀几天后再喝。
在海林市敖头村的敖头水库工地,虽然已是5月份,但屋子里又潮又凉,他们靠电褥子取暖、防潮。
这项任务有28个钻孔,而在河里的孔位就有16个。每天24小时不停机,实行三班倒。论级别,他没有,论责任却很大。李占国负责整个工地的生产和生活,如材料的购置、占地的交涉、民工的雇用、吃住等。
由于部分孔位在水中,钻场就搭在水上,高度3米左右,钻场上不能安塔衣,也就不能遮风挡雨。由于是水上作业,到钻场必须过一个20多米长、不足30厘米宽的小桥,这个桥是钻工们用铁管自己搭建的工作桥。河水虽然不深,但流速很快,站在桥上有一种桥随水走的错觉,眼晕得很。桥上没有扶手,全靠自己找平衡。下桥后,要爬3米多高的梯子登上钻场。在这不足10平方米的钻场上,只能小范围地活动,否则会有掉入水中的可能。对外人来说,别说是在上面工作,就是从住地到钻场走一趟都觉得很困难。不管是晕水,还是恐高,都不可能顺利走过去,而勘探工人要在这里三班倒,不管刮风下雨,黑天白日。
这样的工作环境,对李占国来说非常正常,这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
地质钻探,与大自然打交道,这其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一定的危险性,而李占国总是乐观地面对这一切。
敖头水库的钻场还算矮的。在鸡西团山子水库除险工地,孔位在贴近坝面的护坡下,要搭18米高的钻场,相当于6层楼高。他们要搭5级台阶才能用吊锁把钻机吊上18米的钻台,而且要先在下边把钻机拆分开,然后一件一件吊上去,最后在钻台上组装成机。
钻台只有6平方米,四周是用铁管搭的护栏。钻台又高又小、无遮无挡。他们每天从自己搭的梯子爬上钻台,并在这狭小的钻台上从早7点干到晚7点两班倒。虽然是4、5月份,但北方的春天正是乍暖还寒,夜里非常冷。在大坝底处,冬天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上夜班时要穿上棉衣才能御寒,半夜饿了就吃自带的方便面。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可想而知。
年复一年,李占国及他的工友们硬是克服了各种想到和想不到的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钻探任务。
30多年来,他还参加了大庆市东城水库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黑河市金湾水电站、呼玛河三间房水利枢纽项目、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扩建骨干工程、磨盘山水库、伊春市西山水库工程等几十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外业钻探工作,为水利规划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钻研业务 攻坚克难
李占国在技术上认真钻研,虚心好学,保持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传统本色。在工作中,不论多苦多难,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而是自己想办法克服。
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状况,每当这时就会影响正常进度。李占国凭着干一行、爱一行、力争精通一行的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钻研钻探机械原理,坚持自学钻探工艺,在生产中不断摸索总结,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在黑河市金湾水电站钻探工地,地层复杂,风化带厚,岩层破碎严重,无疑给钻探取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岩芯取不上来,不但会白白地浪费时间,甚至会造成废孔。李占国根据自己多年的钻探经验,果断采用适当加大钻探口径的办法,进行双管钻进。它的特点是,当钻进时,里边的钻头不转,外边的转。由于振动小,岩芯相对完整。外边的钻头一旦钻到比较完整的岩石时,就在钻进10厘米左右时马上起钻,这样就可以将岩芯较完整地取出来。如果始终没有出现相对完整的岩石,他就停水干钻5厘米,使岩芯短时固定在钻头里,再尽快提钻将其取出。他带领钻探队工人们,想方设法,有效地解决了特殊地层取芯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磨盘山水库钻探工地,覆盖层较厚,而且是砂砾卵石层。这是钻探工作中最难干的地层,取岩芯比较难,更难的是,有的卵石粒径较大,已超过了最大套管的直径,采用普通钻探工艺难以满足取样和试验要求。李占国与钻探、地质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究对比,查找相关资料,采用大口径金刚石跟管钻进技术:就是套管跟着进尺深度走,遇到大卵石就把它钻透、钻碎后,通过抽泵将所有的沙砾卵石一起取上来。这样成功地解决了深厚覆盖层(砂卵石)钻探取芯和风化破碎地层取芯等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他积极参与钻探工作的安全生产和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中遇到难点,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他带过4名刚从技校毕业的同志,凭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很快把这4名学徒教成合格的钻探工人。
就是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李占国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称赞,称他是技能“大拿”。
他的行李和日用品箱子就放在办公室,一旦下达钻探任务,他就随即组织钻探人员,联系配货车,拿起行李就出发。
长期的外业工作使李占国的生活变得非常单一。从家里到单位,从单位到钻场,这种简单的生活,使他变得很平静,没有那么多的需求和奢望。这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年代,实属难得。难怪有人说:“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愿人人都能有一个平静的心态。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