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点亮农村 富裕农民
——农村水电工作综述

2009-10-23

  成就速览:

  ●60年来,农村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截至2008年底,全国建成农村水电站4.5万座,总装机容量51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全国水电三分天下有其一。

  ●1600多个县(市)建有农村水电,200多个县拥有完整的农村水电供电网,3000多个乡村有农村水电自供区。农村水电使3亿多农村无电人口用上了电。

  ●建成的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的409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

  ●2008年中国农村水电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56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4亿吨。

  “村里建第一座水电站的时候,我去当民工。电站建成后,把‘葫芦’吊起来,摇一摇就亮了。”今年76岁的贵州省普安县营山村村民张继全,说起把灯泡当葫芦的事儿,自己也乐了。

  如今,像张继全这样,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3亿多农村人口用上了电。全国建成农村水电站4.5万座,总装机容量51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

  新中国成立以来,蓬勃发展的农村水电,如璀璨的明珠,点亮了中国农村。

“三级跳”跨越辉煌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水电站——福建省古田溪一级水电站建成。当时,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不到1万千瓦,现在达到了5100多万千瓦,近60年翻了1万多倍。”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村水电工作的专家李其道自豪地说。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水电的辉煌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现了“三级跳”: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国家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结合江河治理,兴修水利,大力开发农村水电。这是第一阶段。

  1960年以后,农村水电建设重点围绕建设32个商品粮棉基地,解决农业提水灌溉所需电力进行;1969年,农村水电建设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实现了重点推进的大转折;70年代初开始,中央出台了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农村水电建设。到1979年年底,全国建成1.2万千瓦以下的农村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33万千瓦,年发电量119亿千瓦时,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开发了农村水电。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的20年,农村水电建设突飞猛进。

  国家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电力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日益凸显。国家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助、技术培训等措施,鼓励地方政府和农民自力更生兴办农村水电,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道路。

  特别是1983年启动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以来,农村水电快速发展。到1999年年底,农村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48万千瓦,比第一阶段增加了1715万千瓦,年均投产装机达85万千瓦。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为第三阶段,农村水电事业的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1年、2006年,国家分别启动了“十五”“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2003年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试点,2006年开始扩大试点,2009年启动了2009—2015年的代燃料工程建设。2008年年底农村水电总装机容量较1999年增加了2779万千瓦,年均投产装机达310万千瓦。

  这一阶段,农村集体和农民股份制办电开辟了农民持续增收的新途径,水能资源统一管理依法确立和推进,农村电网大规模改造,资产战略性重组深入进行,建设管理、安全监管逐步到位,行业管理不断加强。

  60年,农村水电走过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小水电普惠民生

  “建小水电富万家万家欢乐,造生态园惠百姓百姓安康。”这副镶嵌在普安县刘名成家门框上的对联,真实反映了农村水电给农村、农业和农民带来的福音。

  60年来,中国农村水电成就显著,彰显五大作用:

  ——实现了农村电气化。目前1600多个县(市)建有农村水电,200多个县拥有完整的农村水电供电网,3000多个乡村有农村水电自供区。农村水电地区户通电率从1980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08年的99.6%,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基本解决了山区农村的用电问题。

  ——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建成的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基本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用电量“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的目标,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的409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

  ——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湖南桂东是一个贫困县,通过开发农村水电,3万多农民摆脱了贫困,农民人均收入比1999年增长了5倍多。全国很多像桂东这样的县,通过发展农村水电,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山区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促进了节能减排。2008年中国农村水电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56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4亿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使80多万农民改变了依靠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用能的传统方式,保护了山区植被,巩固了退耕还林,避免了水土流失,恢复了青山绿水。湖南汝城、甘肃张掖的小水电率先实施了CDM项目,中国小水电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显身手。

  ——保障了应急供电。无论在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中,还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农村水电以其恢复迅速、运转灵活、就地供电等特点,发挥了无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农村水电与国家大电形成了互补的格局,不仅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而且还给广大分散、边远、贫困的山区农村送去了光明;不仅在国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国际小水电的发展,在全球独树一帜,明珠璀璨。

绘愿景光明无限

  中国农村水电,得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关怀,始终坚持大、中、小并举,坚持国家办电与地方办电相结合,坚持“自建、自管、自用”,坚持“以电养电”“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和小水电“优先调度”“全额上网、同网同价”的方针政策——这是农村水电健康发展的保障。

  把发展农村水电作为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坚持农村水电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使其在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向地方、面向农村,调动了地方和群众办电的积极性。

  政府扶持开发小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解放农村劳动力,有效保护生态与环境,让山区农民过上现代、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农村水电成功探索了开发与保护有效结合的新路子。

  科学规划,使农村水电开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与河流综合利用、区域电源电网发展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得益于完整的小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试验、运行、设备制造等技术标准体系。

  60年来,这些经验和做法,既是农村水电成功的标志,又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科学有序,小水电代燃料得到广泛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水电技术进步全面推进。”水利部部长陈雷今年5月在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上这样描绘未来农村水电的美好愿景。

  我国大陆农村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8亿千瓦,目前只开发40%左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可再生能源法》把水能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加快发展;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村水电视作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更加重视……这些有利条件,表明我们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突出抓好水能资源管理,突出抓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水电供电区建设,突出抓好农村水电行业管理,突出抓好农村水电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利部水电局田中兴局长列数“六突出”的举措,彰显我们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步伐。

  往事越千年,快马加鞭。中国农村水电通过60年的积累,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农村水电,也一定会带给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多的实惠。
赵学儒 聂生勇 许德志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