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弘扬王家坝精神 谱写水利新篇章
安徽省阜南县水务局局长 许和贵

2010-10-22

    2010年7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王家坝检查指导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时,称赞王家坝人民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形成了王家坝精神,即: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科学治水精神。赞誉王家坝精神是王家坝几代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是围绕着淮河的防汛抗洪工作形成的一种精神。

  大力弘扬王家坝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洪、治淮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

  王家坝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在淮河防汛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当淮北大堤、能源基地、工矿城市以及京九、京沪交通大动脉受到洪水威胁之际,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王家坝人就会用一次次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意义。正是王家坝人的无私牺牲和奉献,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正如温总理所言,“王家坝精神”是王家坝几代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时时考验着中华儿女图生存、谋发展的勇气和智慧。当今的中国也在一次次与灾害抗争中积蓄着伟大复兴的力量,升华着民族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是挺起不屈的脊梁。
  16万王家坝人一次次含泪承担家园被淹的背后,是他们更加看重的淮河流域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灾难,不折不弯,坚韧不屈,水退人进,人进田绿,不留一分白茬地,大力发展柳编、板鸭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种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面向未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

  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

  王家坝人的牺牲奉献,换来的不仅是他人的敬重和赞叹,更有社会各界的倾情帮助和支持。王家坝开闸蓄洪时,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王家坝的奉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党和政府周密部署,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主动到抗洪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成为抗洪抢险斗争的中流砥柱和坚固基石;人民子弟兵视灾情如命令,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用鲜血和汗水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一批批带着各地人民深情的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王家坝灾区,使王家坝人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励着他们战胜洪灾、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念。

  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科学治水精神

  尊重规律、综合防控,是多年防控洪水的重要经验,也是防汛抗洪的基本方针。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一系列治淮工程,正是尊重规律、科学防控的根本物质基础和措施。如今,淮河已初步形成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治淮工程在历次大洪水中都发挥了巨大威力。

   阜南县在治淮工作中实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充分体现了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理念。首先,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退水进”。2003年大水之后,在濛洼建成了4座保庄圩,将居住在不安全地带的居民迁进保庄圩,让道于水,实现了“人退水进”。其次,加大治淮投入,突出工程措施。截止到2009年,仅在濛洼就实施了王家坝闸、濛洼堤防加固工程等六大项目工程,这些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加固了濛洼95公里的大堤,打通了堤顶防汛通道,提高了防洪标准,使王家坝闸保证水位由29.00米提高到29.30米,降低了濛洼进洪机遇,保证了濛洼能及时、安全、有效地运用,确保了淮河安澜。第三,充分应用科技手段,注重非工程措施。防汛抗旱异地会商系统、雨情水情遥测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让王家坝人在与洪水战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占据主动。2007年7月9日,在王家坝水位回落的情况下,通过先进手段,准确掌握上下游雨情、水情和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阜南县作出濛洼有可能蓄洪启用的研判,提前50多个小时做好实施濛洼蓄洪运用准备,为王家坝及时开闸蓄洪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确保在国家防总蓄洪命令下达后28分钟即开闸蓄洪,确保了执行命令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力弘扬伟大的王家坝精神,传承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科学治水精神,抢抓新一轮治淮机遇,奏起治淮最强音,谱写水利新篇章。一是认真实施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安全建设项目。二是认真实施好濛洼蓄洪区及淮河滩地居民迁建项目,三是加快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和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四是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堤防达标等工程建设。五是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六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0月22日

作者:许和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