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怀河

2010-10-22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这是《诗经》里提到的淮河,编钟敲起响叮当,淮水奔腾水浩荡。古人在淮水边上怀念贤人和君子。有本书叫《淮河边上的儿女》,是现代题材,讴歌的是战争年代淮河边上的英雄儿女。

  淮河流进新中国的历史长河,汇流成了波澜壮阔的治淮画卷。在迎来新中国治淮60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淮河岸边,聆听治淮英模故事,致敬淮河,感怀淮河边上的人们。

  还有人记得《洪飞虎小队》吗?反映的就是治淮题材。文学作品有原型,我们开始就想寻找原型,寻找60年前那些模范小队,那些兄弟连和姐妹排。但是淮河流域横跨四省,他们分散在河南,还是在安徽,抑或在江苏,在山东?那是一个向困难进军的年代,先辈们为了事业和理想,披荆斩棘,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因此又想到阿尔巴尼亚影片《第八个是铜像》的结构,希望采访众多的个人,谈他们自己,也谈已经不在世的同事,但是我们的版面有限。

  那几天淮委在举行第八届运动会,各路英豪齐聚蚌埠,他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捧鲜花通过主席台,喜庆共和国成立61周年,也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的到来。他们步伐豪迈,走过风雨,走过沧桑。一代代治淮儿女就这样走来了,成立于1998年的淮委建设局,先后获得过35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和3个鲁班奖;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环境监测中心是全国水利系统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抗震救灾先锋”集体荣誉称号;原总工程师吴本瑞简朴的客厅里,插着一面精致的小国旗,他一再建议我们去采访那些与他同住一个大院的老同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一样的情怀,虽是片断,却共同见证了60年治淮的光辉历程和砥砺出的奉献精神。

  淮河流经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间,像心脏一样跳动在中华文化的腹心地带,有人认为它是中国的风水河,我国文化的根本道家与儒家都发源于淮河流域。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里人口密度大,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发生在哪里呢?据传就在蚌埠附近的涂山。淮北平原涂山凸起,淮河在此凿山而流,与涡河相汇,我们在涂山脚下能望见大禹塑像和山顶上的禹王庙。这里又称怀远,怀远县大概就是取意怀念远去的圣贤吧。“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大规模系统治理的河流。我们关于水利建设千军万马、车轮滚滚的画面,可以说大多也是从治淮工程得来的印象,“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叫徐蚌会战,从徐州到蚌埠拉开战场,治淮战场比“淮海战役”战线更广阔。我国最集中、最复杂、最多样的水工建筑物,可能也在淮河干支流上。我们这次去参观了蚌埠闸,它就像一架停靠在淮河水面上的超大型飞机,正欲展翅翱翔。

  “英雄的淮河人民,战胜了千年的水灾。美丽的淮河,富饶的淮河,变成了幸福的源泉。”80高龄的吴本瑞记不住歌词,甚至听不出唱的旋律,但我们知道,那一定是合唱,是大合唱。我们听过《石油工人之歌》《勘探队员之歌》《航标兵之歌》,新一代淮河边上的人们有理由将《水利人之歌》唱响。

  9月27日上午,我们在淮委一个家属院内遇见白花和送葬车队,又一位与淮河相守一生的老人走了,心底涌起大型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主题歌,歌声穿越时空。

  地球上不是高山与大海相连,是河流将高山与大海相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0月22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