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浙江:加固安全防线 完善惠民工程

2010-12-23

  通过河道治理、农村水环境整治,特别是2万公里河道保洁措施,城乡水净村洁,越来越多的乡村打起了生态旅游牌,每年接待外来旅游者成了农民致富的一个财源

    “十一五”期间,浙江水利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水利部的科学指导下,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以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努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水问题。以“强塘固房”建设为龙头,以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保障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力度,以改革创新、严格执法为手段,建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和体系,保证已建工程发挥长久效益。五年来,全省水利投资达1060亿元,较“十五”期间增加7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水利投入最大的一个时期。完成一大批强塘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水利基础保障。

 

  ■亮点一

经过加固的江堤

按照“安全可靠、合理方便”的原则,全省乡、村两级合理选择了一些安全状况良好的学校、村部等为避灾安置场所。各避灾场所标志牌、避灾人员守则、避灾场所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相关制度上墙明示。

群众手里的“明白卡”上有避险知识、避险场所、避险责任人的姓名及电话

    夯实基础保安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目前已完成强塘工程投资86亿元,完成了116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目标任务,加固海塘388公里、水闸366座,完成钱塘江等干堤加固、小流域堤防加固850公里,开展了屋顶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基层防汛体系已经覆盖全省1480个乡镇(街道)、30598个村(社区)。这些建设,有效地应对了台风、梅雨洪水、局地强降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五年来,全省水利防灾减灾的直接经济效益达920亿元,发挥了水利在基础保障、防灾减灾、保安全、保民生中的重大作用。

  ■亮点二

通过新建水厂、乡村供水站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途径使115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例达94%以上。

    深入实施惠民工程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2003年启动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累计解决16800多个村1517万农村居民和68万学校师生的饮用水问题。全省实施以“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已建设清水河道和整治农村河沟达24500公里,显著改善了农村水环境和河道生态景观。这期间,还新增水电装机102.9万千瓦,完成滩涂围垦60万亩。

  ■亮点三

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曹娥江大闸于2009年6月建成,作为浙东引水的枢纽工程,建成后能提高曹娥江两岸的防潮(洪)和排涝能力、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两岸平原河网水环境和围垦区的投资环境。

“十一五”期间落成的湖州老虎潭水库,近1亿立方米的库容能为湖州市区提供每日22万立方米的用水。

余姚市已把节水技术用到了普通作物的灌溉上。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2006年,全省启动“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区域性缺水和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目前,一大批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已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同时,通过一批水库功能转换(由灌溉为主转为供水为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全省供水能力大大增强,至“十一五”末,新增年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

  ■亮点四

各地积极探索河道保洁的科学办法,杭州市余杭区试制了专用于苕溪上保洁的新型船只。

金华市金东区农民水务员池建府是“最小水官”,他的上岗标志着乡村一系列水利工程有了专人管理。

“十一五”期间共出台了2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大力创新抓管理水利工作上水平“十一五”期间,全省全面加强水法制建设,为依法治水、管水提供了法律依据,制定了2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相继完成了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数十部规划修编,全面开展取水计量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启动供水水库水源保护试点工作,开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机制体制创新。在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管理等方面建立了“飞检”制度,探索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探索了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小型水利工程自主和谐管理体系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试点、以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机构为突破口的河道管理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