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委:全力建设海河流域水利保障体系

2010-12-23

海河口全景

水利部部长陈雷、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河北省副省长张和共同启动穿漳卫新河倒虹吸进口闸通水按钮

海委漳卫南运河清河河务局管辖卫运河堤防

海委与中科院合作签字仪式

搬迁后的海委漳卫南运河庆云闸管理所办公区

海河防总成立

输水后的白洋淀风景

    “十一五”期间,海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生水利为先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提出了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线,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建设流域城乡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防洪减灾、综合管理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并编制了《海河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近期实施方案(2015年)》经水利部批准后印发流域各地执行,从而确立了海河流域水利工作的总体格局、战略部署、工作主线和主要任务。在海河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思路指导下,五年来,海委准确把握流域水利工作定位,充分履行流域机构职责,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在保证城乡供水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依法治水,完善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亮点一 城乡供水

    “十一五”期间,海委紧紧抓住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以保证城乡供水安全为首要任务,积极协调推进南水北调、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和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等工程建设,增强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全流域包括引黄工程在内的总供水能力达到541亿立方米。同时,优化调度流域内外水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应急调水、输水,有效保障重要城市供水安全。连续两次实施河北三库向北京应急调水,连续5年组织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共计10亿立方米;两次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将为天津市调水7.6亿立方米;优化调度三座直管水库实现安全供水50多亿立方米;在漳河上游实施5次跨省调水,为沿河两岸调水1.3亿立方米。

■亮点二 综合管理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完成了以《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为代表的28项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建立以流域综合规划为统领、以专业规划为指导、以专项规划为落实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性问题和应用基础研究,先后申报立项或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1项,完成世行GEF项目,与国内外多个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坚持依法治水,积极推动多项流域立法,《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办法》以第37号水利部令公布,在河口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水事违法案发案率下降70%,流域水事秩序明显好转。完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利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亮点三 防汛抗旱

    推进防汛工作思想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扎实开展防汛基础工作,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保证了度汛安全。成立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积极发挥海河防总办职能,在2010年流域抗旱和徒骇马颊河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流域重点河流、中小水库、中小河流防洪调度方案和蓄滞洪区群众转移预案的编制工作,不断完善流域防汛异地会商系统建设,完成国家防总2007年军地(永定河)联合防汛演习。积极推进直属水利工程建设,相继完成了岳城水库除险加固等27项工程建设任务,涉及总投资9.94亿元,工程防洪能力明显提升。

■亮点四 和谐海委 

    “十一五”期间,海委高度重视单位内部和谐建设,在工作中树立“共谋、共担、共进、共享”的核心理念。坚持人才强委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形象和职工精神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完成委属企业改制重组,引滦枢纽水价、电价再次调整,岳城水库产权成功划归漳卫南局,海委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文明创建工作,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保障了各项水利事业的顺利发展。

■亮点五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积极推动重要湿地生态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实施了岳城水库向衡水湖、南大港生态补水和3次引黄济淀应急输水,为白洋淀输水3.6亿立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成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核定,出台流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划定46个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发布了《海河流域地下水通报》。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初步建成官厅、密云、潘大、岳城水库水资源监测网络体系,妥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保障了北京奥运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期间的水质安全。稳步推进首都水资源规划水土保持、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初步建成流域、省、市三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5万平方公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
SRC-13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