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年11月30日隆重开工,一年来已完成投资5.53亿元。

5年来,贵州省共治理病险水库646座。图为除险加固后的兴义市兴西湖水库。

全省完成渠道防渗改造1.2万公里。图为天柱县鱼塘水库新旧两代渡槽对比。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的水厂

都匀市坝固镇军民共建饮水安全工程

偏远的苗寨用上了自来水

贵州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增长图(单位:万人)

贞丰县龙场镇烟水配套工程

印江县水窖工程

遵义县农灌工程长征渡槽

贵州省有效灌溉面积增长图(单位:万亩)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前农村妇女烧柴做饭苦不堪言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改造后的农家厨房

贵州省小水电年度装机和累计装机增长图(单位:万千瓦)

都匀市新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

毕节地区实施的水保经果林硕果满枝头

贵州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长图(单位:平方公里)

改造后的下司水文站站房

下司水文站原站房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全面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五年!
五年的时间很短,弹指一挥间;五年的时间很长,1800多个日夜的奋斗,铸就了贵州水利辉煌的“十一五”。
“十一五”的五年,是贵州省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的五年。五年前,贵州省委、省政府曾明确提出:“要在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五年过去了,贵州水利人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水利投入连年创下历史新高,五年来共有1060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5.65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73.17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43.2万千瓦,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指标。
“十一五”的五年,是贵州水利发展经历极端气象灾害严峻考验的五年。无论是百年大旱席卷,还是山洪肆虐,亦或是冰雪凝冻灾害,民生水利的大旗始终在贵州大地上高高飘扬,激励着水利人顽强拼搏,永往直前。
“十一五”的五年,是贵州水利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五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始终贯穿“十一五”治水实践;贵州水利人积极推广长距离管道输水、节水灌溉等工程措施,实现了集约节约和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新突破;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投融资、水务一体化等水利体制改革,为全省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眺望,贵州水利蓄势待发。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又一个目标催人奋进。拥抱“十二五”,在新的起点上,贵州水利人正朝着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方向奋力前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