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的304立方米降至2009年的209立方米

2010-12-23

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分布图

  以年均不足1%的用水总量增幅支撑着经济总量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的304立方米降至2009年的20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169立方米降低到2009年的116立方米,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05的0.45提高到2009年的0.49。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蓬勃展开,8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验收……

  这些数字的增减之间,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的不懈探索,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对我国水情国情的科学把握,带来的是水资源工作理念的转变与升华。划定“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十一五”水资源工作的强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理念的创新与完善,指引着实践与探索。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水利部积极推进流域与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工作,出台水量分配暂行办法,启动了全国主要跨省区江河水量分配工作,七大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编制完成。除西藏外的全部省市实行了用水定额管理。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批复实施水功能区划。苏锡常地区全面禁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

  以水定产,以水调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用水方式转变。全国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3∶45∶42调整到2009年的11∶47∶42,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例由2005年的71∶22∶7调整到了2009年的63∶24∶13。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逐步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水利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各级水利部门强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着力维护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健康。5年间,水利部在全国选取了武汉、桂林、丽水、无锡、莱州、邢台等12个大中小城市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水生态环境日新月异,书写着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欧阳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