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02万平方公里

2010-12-23

甘肃定西花岔流域梯田错落有致。

贵州省兴义市高卡河小流域美景。 (杨争红 摄)

四川省会理县铜矿村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面貌一新,经果林里石榴挂满枝头。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走进课堂。

2005——2007年,水利部、中科院和工程院联合开展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

  23.02万平方公里,这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年内,全国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较“十五”期间增加了200多个县。全国共治理小流域2.1万多条,初步建成100平方公里以上大示范区62个,开展了8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生态自然修复72万平方公里,40万平方公里初见成效……

  这些是5年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成果的缩影。数字上的变化与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力度是分不开的。98.63亿元的投入,较“十五”期间增加了33%。

  “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2005年开始的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今年年底出台。此外,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工作也得到强化,5年里全国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1.5万个。

  2009年,水利部启动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许多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老少边穷地区,经过治理面貌一新,地方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像四川会理的石榴、江西赣南的脐橙、内蒙古东胜的沙棘……在全国,有600多个县享受到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带来的实惠。

  “十一五”期间,水利部和23个省发布了全国及省级水土保持公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5年编制完成10余项国家级规划,颁布实施了13项国家标准和14项行业标准,初步构建了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2005—2007年进行的首次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认为是近年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次壮举。5年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资质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不断强化。水土保持改革逐步深化,加强政府协调机制,推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普遍开展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两费”征收。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启动。水土保持工作者走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进行宣传。70多个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成,上百万人次的中小学生接受了水土保持教育。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显著增强。

  这5年,水土保持工作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升华理念。实施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防治,分区防治,项目带动,生态修复,科技支撑等战略,将水保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谱写了一曲水保惠民生的乐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吴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