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巩青丹:丹江映丹心

2010-12-13

    最后的测流

    7月4日至6日,陕西省商洛市出现了今年第一场暴雨,致使山洪、滑坡、泥石流多灾并发,沉寂了半年的丹江又开始狂躁不安起来。丹凤水文站作为丹江陕西段的出口控制站,灯火通宵达旦,为省市县及下游各级防汛部门迅捷地传报着水情。

    7月7日,丹凤水文勘测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丹凤水文站站长巩青丹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叮嘱他测流时千万要小心。他谎说河水很小。自从母亲今年4月到西安市住院治疗,他已经3个多月没见母亲了。而因摔伤骨折的岳母还住在商州区的医院里,已经快两月了,因为汛期测报人手紧张,站上还在搞基建,他也挤不出时间去探望,妻子对此已有些不理解。他答应妻子,12点后,两人一块去商县看岳母。

    为了方便汛期工作,他硬是做妻子工作,将家从县农行家属院那装修一新的房子搬到了水文站简陋的房子里。

    “老刘,赶紧把基本断面悬杆上的流速仪卸下来,装到测杆上,咱们下河再测份流量。”巩青丹对刘保民说。

    “还没吃中饭,吃了饭再测吧。”56岁的刘保民不情愿地说。

    “还是先测流,水已开始回落,尽快在临时断面上测个流量,好验证出早上测流大的原因。如果涨水,也有洪水起涨点。”巩青丹固执地说道。

    由于基本断面下游的橡胶坝已经蓄水,用吊仪已无法测流。在离基本断面上游300米处的临时断面上,正在退去的洪水在河床里形成左右两股水流,右岸水流为主流。刘保民正准备下河测流时,像以往一样,巩青丹抢着说:“我个子高,又比你年轻,还是我下水吧。”

    穿着皮裤子的巩青丹已经测完左岸第一股水流,水深只到小腿。看着右岸浑浊的主水流,他根据自己的猜测水深可能只到腰部,考虑到穿上救生衣会使人漂起来无法测流,他只穿着裤衩和草鞋,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因修河堤刚取过砂形成的砂坑经过洪水的拉移,水深已变成2.5米左右。岸上记录水文数据的刘保民突然看到洪水已到巩青丹的胸前,他大喊:“赶快回来,水深不要往前走!”话音未落,湍急的洪水便将巩青丹一下子卷走了。刘保民焦急地大喊,并紧急打求救电话,而巩青丹的头在10米外水面上晃了一下,就再也没了影子。抢救和打捞人员拥满了两岸,但一切都是徒然。直到18时20分,打捞人员才在离出事地点500米外的深水坑里找到了年仅50岁的巩青丹的尸体。

    “那天我要是强行拉他去看老母亲,他就不会离开我们了…….”事后,巩青丹的妻子这样说。

    深情的怀念

    和巩青丹中学时在一个班读书的张树林,现为丹凤县水利局副局长,他回忆:“当时在县城上学,青丹父亲在学校里任教,他就住在学校里。轮到我们几个离家较远的同学值日时,他就让我们回家赶路,自己主动承担扫地任务,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我们毕业分手。”

    1979年,巩青丹在洛南县灵口水文站工作。当时站上文化生活贫乏,没有电视和报纸,镇上每周放一次电影便成了稀罕。站上5名职工都想去看,每次青丹都主动替别人值班。在灵口工作两年,他几乎一场电影都没看过。

    退休职工熊生润,双腿有病,行动不便,孩子在外地工作。他家下水道经常堵塞。每次只要一招呼,青丹即来,不顾粪便和尿臭,挽起袖子疏通、清理。“去年11月换身份证,他用自己的摩托车把我送到派出所,我排队照相,他回站办公,等我办完之后,他又骑着车来接我。”熊生润哭诉着。

    站上老职工刘保民的儿子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巩青丹一直牵挂着。2005年,刘保民的儿子打算和几个朋友合伙买一辆西安到丹凤的长途客运车,急需3万元钱。闲谈中闻听此事的巩青丹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并动员亲戚帮忙,在第二天下午就把3万元钱送到老刘的手中,正在一愁莫展的刘保民很是感动。他曾说:“站长这样关心我,我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他。”

    2006年9月13日,发现水文站断面上有人非法采砂,巩青丹和同事去阻挡,结果他的手夹到车门上被拉伤,缝了6针。青丹自己掏钱,开些便宜药,简单包扎。对此,家人不应,同事不解,他却说,给公家办事,自己掏点钱算个啥。

    2007年4月,母亲查出患有直肠癌,去西安做手术,老人已是74岁高龄,手术风险性很大,许多事情都要他这个长子来决定。他请了5天假,陪老人做完手术后,就又回到站上。平日他是最听话,也是最孝敬老人的。姊妹8人中,谁有困难都去找他,谁有矛盾还是找他来调解。离别时,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出院以后,谁家我也不去,就住你家,再也不分开了。

    2007年7月6日下午,好几年没见面的远在新疆工作的妹夫和在临潼工作的妹妹来丹凤水文站看望青丹,当时正值涨水,青丹陪他们吃了一顿饭,期间,忙着让刚参加站上工作的儿子出去看水位就有3次。

    7月7日下午,正在商镇女儿家的熊生润突然听到巩青丹被水卷走的消息后,马上催女儿送他回站。当老人拄着双拐赶到出事点时,见人还没找到,当时就瘫倒在丹江岸边放声大哭起来。

    7月10日9点,70多岁的陕西省水文局退休老职工庞克让从西安赶往丹凤。5小时150多公里的路程,老人不顾年高体弱赶来参加巩青丹的遗体告别仪式。庞老说,我和娃没多深的交情,就是那年他升为全省85个水文站中唯一“三长”,到省局来开会,我和他开玩笑说:“你现在是‘三长了’,科级干部也是领导。”娃腼腆地说:“啥领导呢,好叔哩,你永远把我当成你娃看待……”你看说的多好呀!这句话让我一直感动,像他这样的领导现在不多见了。不来送娃,我心里难受、憋得慌。到现在,我的脑海里都是娃那张眯着双眼、满是笑容的圆脸。老人哽咽了。

    “娃呀,你给你叔好好上两炷香,若不是你青丹叔替你爸下河,可能今天不在的就是你爸呀!”刘保民55岁的老伴一边哭泣一边对自己的儿子说。

    “青丹,你看我给你送来了你刚获得的全省水文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和全省水文系统先进工作者证书,你还没看呢怎么就走了?”商洛水文局党总支书记任建民悲伤地说。

    灵堂前摆放了18本近年来巩青丹获得的全省水利系统、水文系统和商洛市、商洛水文局授予的各种荣誉证书。

    水文站临时设立的灵堂前,哀乐低回,来自各方的150多个花圈几乎堆满了水文大院。

    “儿呀,你不是说,河里水不大吗?你不是给妈保证,咱娘俩再也不分开住到一块吗?”74岁白发老母哭成了泪人。

    “青丹呀!你答应我这次测流完,就去市医院看腰椎间盘突出病;你答应我吃了早点再去上班,可我给你热的豆浆、做的早点现在还在那放着,你工作重要得连吃个早点的时间都没有吗?你不是说再过几年你退休,可以不再忙,在家陪我了吗?”巩青丹的妻子一边痛哭,一边诉说着……

    永远的精神

    有人说他傻,怎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测流,怎不糊弄几个数据就得了;有人说他不值,只为验证水文数据的精度,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可知道,自从他18岁走上水文岗位那一天起,30多年来他已形成了“下雨河边跑、洪水浪里走”的职业习惯。

    从7月13日开始,商洛市电视台《新闻时分》栏目先后连续报道了《英雄巩青丹》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并在西部网陕西地方上开办征集“英雄巩青丹”事迹及生前照片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7月20日,陕西省水文局党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巩青丹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水文职工向他学习。

    简历

    巩青丹生于1957年7月28日,陕西丹凤县人。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至1987年在湖北长江流域水利委员会水文职工学校上学,1994年至1997年业余参加中共商洛地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

    1975年他高中毕业后在丹凤县大峪乡商山大队插队劳动,1977年参加了水文工作,他先后在丹凤县的竹林关、洛南县的灵口、商县(今商州区)的麻街、丹凤县的丹凤水文站和商洛水文局机关工作。曾先后担任丹凤水文站站长,商洛水文局政工科科长,丹凤水文勘测队队长、支部书记等职务。2007年7月7日,在丹凤水水站临时断面涉水测流时,遭遇不幸以身殉职。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