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湖“引水人”

2010-12-13

  今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已成为记忆。然而在这一事件中,那些为改善太湖周边水环境、缓解太湖蓝藻危机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水利人,至今令人难忘。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一次太湖治理会议上说:“水利在引江济太调水释污中立了头功!”太湖地区的老百姓也亲切地称水利人是太湖的“引水人”。

    六小时内开机引水

  自5月6日投入应急调水运行以来,江苏省水利厅精心调度,强化管理,完善措施,确保应急调水发挥最大效益。至8月底累计引水为18.5亿立方米,其中泵站引水15.6亿立方米。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十余次赶赴常熟水利枢纽现场办公,常常工作至深夜。他连夜审核水量水质快报,努力做到准确无误;他连夜召集一次又一次现场办公会,常熟水利枢纽会议室灯火通明,常常亮至黎明……

  5月31日深夜,在常熟枢纽“引江济太”调水紧张运行的关键时刻,吕振霖率领工作组巡查常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现场,提出具体的运行方案和要求,慰问忙碌在“引江济太”调水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而他本人,晚饭仅仅吃了一个面包,就匆匆赶往另一个工程现场。

  5月6日12点10分,江苏省太湖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颜廷举接到了省防指的紧急传真,要求5月6日18时,开启常熟枢纽泵站引水。而此时7天长假还没过完,泵站机组处于备汛状态,只有值班人员轮流值班,要在短短的6小时内开机引水,时间紧迫。

  命令如山!颜廷举立即电话通知常熟枢纽闸管所,所长潘元喜二话没说,叫上同在枢纽工作的儿子,直奔枢纽,路上就往四面八方打电话。枢纽一线职工20多人,有的老家在苏北,有的带着妻儿在旅途中,接到电话,大家二话没说,赶!家在南通的张瑾一看时间来不及乘车,花了500元乘一辆出租车直奔枢纽。15时,所有泵站运行一线职工全部到位,潘元喜按时启动了应急调水预案。验证了管理处平时严格管理,关键时刻从容应对的良好素质。

  据统计,今年应急调水期间,常熟枢纽抽引江水入湖率从往年的43%提高到59%。

    烟囱倒下浮莲漂起

  太湖水污染治理会议后,“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日益成为共识。

  8月12日14时,宜兴市周铁镇第三化工原料厂内,高达30多米的大烟囱顶部,两位师傅正挥舞大锤,拆除这个庞大的“污染物”。这家企业原本是生产对苯二甲酸二辛脂等电线增塑剂产品的,每天会产生3~4吨废水。因距离太湖仅500米,今年6月底被列为周铁镇第一批关停的化工企业。7月3日,这家有着20年历史的企业停产。

  整治太湖,根本在于治污。按照无锡市统一部署,2007年12月31日前,要全面整治沿湖地区37个排污单位,实现零排放,封堵排污口;2008年12月31日前,要封堵23条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两侧水体的排污口。截至目前,江苏环太湖地区苏、锡、常三市已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000家。三市计划在今后一两年内再关闭1600家化工企业,提前完成整治任务。

  为治理太湖水污染,省市联手,群策群力,以“问计于专家,寻策于世界”的开放视野,在关闭超标化工企业、大力实施湖底清淤的基础上,创新太湖治理环境举措,不断推出“新招”——

  缓缓流淌的河道上,一丛丛随风漂荡的水浮莲,正在被渔民实施围栏种养,整齐排列在河道近岸,不仅改善了河道景观,而且有效地净化了水体质量。这是记者在无锡市九里河看到的情景。

  水浮莲作为一种外来物种,既有危害性,又有利用价值。如果不加限制任其蔓延则容易阻塞河道、造成二次污染;如能有效控制、强化管理,将会趋利避害、变废为宝,成为生物治污、生态净水的利器。专家介绍,一亩水浮莲短期内可以吸收氮50千克、磷10千克,对水体中的酚、汞、铅、镉、砷等也有极强的富集能力,特别是温度在25~32℃时,能明显提高水体自净的速率。在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特别是氮磷含量超标的情况下,采用围栏种养水浮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生物治污、生态净水举措,对综合推进水体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

  近日,无锡市政府召开生态净水工程建设现场会,积极推广生物治污、生态净水措施,全面部署和推进围栏种养水浮莲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围栏种养面积3000多亩。

  9月5日傍晚时分,晚霞染红了无锡市锡山区的鹅镇荡,吕振霖仍在现场部署水葫芦种植工作。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快施工进度,按期完成水葫芦种植任务,同时加强水葫芦的日常管理,避免水葫芦生长过密出现散飘现象。要制定水葫芦的打捞和处置方案,确保水葫芦全部打捞上岸,按预定方案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

  根据太湖综合治理的统一部署,减少氮磷入湖,望虞河沿线的鹅镇荡、宛山塘、省滩荡、嘉菱荡、官塘、漕湖种植3000亩水葫芦的计划,由江苏省水利厅组织、指导实施。无锡市已完成水葫芦种植面积800多亩,苏州市相城区、常熟市已全部完成3000亩的种植任务。

    一个月内体瘦10斤

  “为了母亲湖,我们无怨无悔。”江苏省水文局无锡分局局长张泉荣说。

  清晨,天蒙蒙亮,他们就出发了,沿着太湖逐点取样,中午,顶着烈日赶往试验室,化验、分析、出报告,13点前,报告发到省、市有关部门。碰到加测,一天两次甚至三次,他们就得忙到深夜。

  他们是太湖的守护者。天天几百公里的路程奔波,晒黑了,累瘦了,病倒了,没有人请假,100多天连续作战,没有休息日。

  从5月31日开始,江苏省水文局常州水文分局水质科的于翔、李军等5位年轻人,清晨7点出发,每天来回穿梭在太湖检测网点和试验室之间。

  水样化验分析完毕,于翔还要清洗几十个采样箱,为第二天的采样化验提前作好准备。不同的箱子有不同的清洗要求,有的还需要用酸泡,一洗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清洗完毕,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这一洗就是120多天。第二天他还得坐半小时的公交车,赶在7点前到局里,和检测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开始新的征程。

  李军,23岁的大学生,对工作满腔热情,生病发烧了仍坚持工作,被领导强令休息。

  水质科王科长说,虽然太湖水源监测常州监测断面只有7个,但战线拉得很长,最近的是直湖港,骑车要半个小时,最远的要到宜兴的西九,将近100公里,来回就要200公里,完成全部采样要5个小时左右,5个年轻人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常常一身雨一身泥。局长李家振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小伙子是好样的,从5月31日到现在,120多期简报、累计12万字,没有出现一点差错,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无锡是蓝藻暴发的直接受害地,这里的水文监测任务尤其重,要求也格外高。又黑又瘦的无锡水文分局副局长沈顺中告诉我们,他们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仅太湖水源监测网点就有22个,从5月29日开始,近一个月连续一天三次监测,天天忙到夜里2点多。局长张泉荣告诉记者,“老沈这段日子整整瘦了15斤”。沈顺中说:“我们水质监测组的人员平均瘦了10斤。”

  无锡水利局局长卢伯生赞叹地告诉记者,无锡水文日常工作做得扎实,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温总理来无锡视察太湖时,临时需要一份资料,内容包括今年4、5、6三个月的太湖水位、水质分平均值、特征值、与去年同期比较分析,以及这三个月的降水情况和风速方向比较分析。仅仅2个小时时间,水文局的同志就及时整理出分析报告,将准确资料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如果平时没有积累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

  张泉荣随身带着一个大大的鼓鼓的包,到哪都拎着。他告诉我们,里面装的全是宝贝,有各种水文数据和历史资料,随时准备给领导提供备查信息,随问随答。他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纪录新数据。

  据粗略统计,5月29日至8月底,他们一共采集了2800个水样,分析的化验指标数据接近2万个,张局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往年,常规检验全年加起来也就2400个水样,而今年3个月的工作量超过了以往一年的工作量。

    让太湖美景重现江南

  目前,围绕科学护水控藻、保障供水安全的太湖水污染应急防治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是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污染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加快太湖治理,刻不容缓。时任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在全省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号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打一场太湖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吕振霖告诉记者,水利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面治太的总体部署要求,建立科学调水引流的长效机制,实施太湖生态清淤工程,抓紧推进长江至太湖引排工程建设,积极实施生物治污工程,加强太湖安全预警能力建设等多项治理措施。其中,经长期的流域规划论证,完善望虞河引排工程,开辟新的引江通道,是全面、彻底治理太湖的关键性工程措施,江苏省水利厅正在组织新孟河、新沟河、走马塘工程的前期工作,一旦国家批准立项,将抓紧组织实施。

  李源潮7月7日在无锡召开的省委、省政府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讲道:“让‘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景象重回江南大地,让太湖流域人民永享太湖水利之益,远离太湖水害之弊。”

作者:


  相关新闻: